APP下载

广西柳城县古砦乡仫佬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0-11-24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仫佬族用语母语

邓 莉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仫佬族是中国南方原住土著民族,源于古代僚和伶的一支。古砦仫佬族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的西北部,东与洛崖、寨隆乡交界,西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冲脉乡接壤,融江沿东面十五坡入境,全乡四面都被山岭怀抱,素有“北乡峒”盆地之称。[1]古砦乡仫佬族大多是300 年前从罗城迁来,主要聚居在上富村、罗垌村、大岩垌村,少部分分布在大户村、古砦村和龙美社区,与汉族、壮族杂居。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古砦乡仫佬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仫佬族的母语保存、母语活力情况,尝试发现影响当地双语和谐的若干问题,并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弱势民族语,如何保持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古砦乡仫佬族概况

古砦乡仫佬族聚居地都是自治区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四面环山,水资源极缺,处于大石山区。农业上,主要种植甘蔗、辣椒、玉米、姜,其中甘蔗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地仫佬族的许多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民族的特色,同时也处于变化之中。目前,仫佬族大部分房屋采用砖混结构,一部分人居住的土泥结构房屋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已获得危房改造。当地仫佬族日常生活中已不穿仫佬族服饰,与汉族人穿着并无两样,但他们在劳作中仍然保留着先民的智慧,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自编竹筐等民族特色工具。

仫佬族结婚较自由,少数与汉族人通婚,婚俗逐渐从简。在家庭里,孩子一般会跟随母亲的姓氏,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已和汉族一样跟随父姓。丧俗方面,他们会先挑选一个黄辰吉日进行土葬,并请道师来给死人超度。道师一般是从罗城请来,现在已改为使用桂柳话进行仪式。古砦仫佬族兴过七月七“泼饭节”(俗称“鬼节”),会杀猪祭祖,一直到七月十四才结束节日。除此之外,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与罗城县仫佬族不同的是,古砦仫佬族不过依饭节、走坡节等特色节日。

古砦仫佬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各地仫佬语内部比较一致,目前没有方言之分,基本能相互通话。受当地汉语方言百姓话的接触影响,古砦仫佬话与罗城仫佬话存在着语音和词汇上的差异。

综合以上,古砦仫佬族的文化习俗趋于汉化和简单化,一些方面已被汉族同化,逐渐丢失民族的特有文化习俗,也仍然有许多方面保持着民族特色。

二、古砦乡仫佬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

(一)语言使用现状

在古砦仫佬族聚居村中,村民们基本上都是仫佬族,母语使用情况比较一致,除了小孩外内部都使用仫佬话进行交流,只有在跟外族人交谈时才使用当地汉语方言。由于当地仫佬族的人口较少,一直以来都是与汉族紧密接触,因此习得当地方言百姓话、柳州话。但由于家庭背景和迁移历史存在不同的情况,加上受教育的程度不一致,所以不同人的兼用语使用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

下面以罗垌村大横山屯为调查点,对仫佬族母语和兼用语的使用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大横山屯位于古砦仫佬族乡西南部,是罗垌村下辖的6个自然屯之一,与叶弄坡屯、罗垌屯、鸭峒屯、铁坑屯、大峒屯同属罗垌村委管辖,全屯22 户98人,基本都是仫佬族。大横山屯虽然地处于大石山区,交通不便,但距离乡政府大约只有4 公里,交通工具欠缺的情况下,村民们也可步行到街上赶集,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多,而乡政府所在地——龙美社区的通用语是汉语方言百姓话和柳州话。

1.母语使用情况

通过分析该屯51位村民(6岁以上)的语言数据,可知94%以上能熟练使用仫佬语。20 岁以上的仫佬族人普遍熟练掌握仫佬语,而6-19 岁年龄段的村民中,少部分人略懂仫佬语,但没有人完全丧失母语能力。整体分析,村民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表1 罗垌村大横山屯母语使用情况

第一,词汇量具有代际差异。笔者在不同年龄段中随机抽取村民对其进行四百个常用词测试,具体了解他们的母语掌握程度。结果显示:他们的母语掌握程度为优秀或良好,而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对母语传承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四百词基本上全部掌握,母语保持情况最好。39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测试中都达到优秀等级,他们的母语能力明显高于39 岁以下的青壮年。6-19 和20-39 两个年龄段对仫佬语的掌握水平已出现下滑趋势,他们都能掌握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的核心词汇,但是对一些很少被使用到的词汇比较陌生,如某些农具、人体器官等词语。其中少数没有出去读书、一直待在村子里的小孩对母语常用词的掌握比20 岁以上在外读书的青年人要好。

第二,口头文学出现代际断裂。通过大量访谈发现,在大横山屯,老一辈人可以用仫佬语流利地讲述许多民间故事,而年轻一辈大多都不知道有哪些故事。

总体来说,古砦仫佬族的母语保存得不错,但问题也显而易见—低年龄段人群的母语能力有所欠缺,代际传承出现问题。由于他们在乡镇、县城或外省上学,只有很少的时间说母语,一直缺失母语使用的环境,母语能力自然严重下降。长此以往下去,在家庭内部他们与长辈交流使用的语言发生混乱,开始用汉语方言和父母交流。如果不严格地对语言使用场合进行区分,营造良好稳定的双语使用环境,则有可能慢慢失去母语能力而转用兼用语。

2.兼用语使用情况

仫佬族一直与汉族、壮族紧密接触,古砦乡的通用语是桂南平话——百姓话,县城的通用语是西南官话——柳州话,此外还有诶话、客家方言和壮话存在,呈现多种语言并存的环境。

表2 罗垌村大横山屯兼用语使用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地仫佬族掌握程度最高的兼用语是汉语方言百姓话和柳州话,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村民全都能掌握这两种汉语方言。其次是普通话,会说普通话的村民达43%,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6-19 岁的年轻人基本能掌握普通话,而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只有极少部分能熟练说普通话,这是推广普通话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下的影响。最后一小部分村民因工作、通婚、迁移等原因,还掌握壮话、诶话,他们是语言能力优秀的多语人。

通过数据分析,仫佬族兼用语使用有以下特点:

第一,兼用语复杂。大多数村民除了母语外还掌握至少1 种其他语言,全民基本上是双语人,甚至少部分人是多语人,其中39 岁以上的男性掌握的兼用语普遍比女性多,男性多在外劳作、打工,与外界接触多。不同兼用语有各自的使用场合,在日常交际中是互补关系。

第二,兼用语使用呈现较大的代际差异。村民们掌握壮话的人数与年龄成正比,使用普通话的人数与年龄成反比,会讲诶话的人只在39 岁以上年龄段存在。汉语方言百姓话和柳州话的代际差异更复杂一些,6-19 岁中会讲百姓话的人比柳州话多,因为这个年龄段大多在古砦当地读书,部分人很少去县城和市区所以还未习得柳州话,20 岁以上的村民掌握这两种汉语方言的人数与年龄成反比。

第三,掌握兼用语的人数在增加,汉语方言(百姓话、柳州话)和普通话对仫佬语的影响在日益加强,尤其在年轻一代中很有可能取代母语的交际功能,母语活力处于下降的趋势。

(二)母语活力下降的因素

1.生活环境的改变

在古砦乡的上富村、罗垌村、大岩垌村,仫佬族聚居程度高,村民们都是仫佬族且内部交流皆用母语。村子处在大山中,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交通基本靠步行、摩托车。以前老年人生活在村子里,可能从未出去过。由于村子居住环境恶劣,目前政府已安排一些贫困户入住龙美社区的安置房,多是留守老人。村里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出去打工,小孩也到乡、县里上学,条件较好的村户也搬迁到龙美社区居住,一些仫佬族已和汉族杂居,以前在村内部皆使用仫佬话交流和进行活动,在龙美社区与本族人交流还是使用仫佬语,与非本族人交流使用百姓话或柳州话,母语则变成了家庭语言。外出的仫佬族人只有在和本族人通话才会使用母语,其余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后来习得的兼用语,所以母语的使用场合和时间都相应减少,大大影响母语的活力度。

2.语言观念的影响

通过对当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仫佬族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到他们的语言观念对母语活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仫佬族对本民族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大多数人选择把母语传承给孩子,认为仫佬语有很大的保留价值,不希望说母语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当地广播或电视用仫佬语播音、建设民族学校使用双语教学的想法表示赞同。但他们喜欢母语的同时,也高度认同汉语的价值,尤其20-40年龄段的村民大部分认为汉语是最重要的语言。调查样本中95%以上选择将仫佬语和汉语一起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并且认为其他语言对仫佬语没有影响。他们认为汉语能够方便与外族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都希望成为既懂汉语又懂仫佬语的双语人。当地汉族人口占多数,学校教育推广普通话,当地通用语言是汉语方言,对于强势语言的冲击,他们并无不满,并且非常认同汉语的价值。这种语言观念是他们长期与汉族密切生活中形成的,早在明清时期,仫佬族人民就已经学习汉文化,民族间团结、友好相处。尤其在外打工、上学的青年人母语能力受其他语言的冲击已经在慢慢下降,但仫佬族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语言间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作为双语使用者他们认同母语和兼用语的价值,期望和谐的语言生活,但是母语的保护意识相当薄弱,没有严格区分母语和兼用语的使用场合,也没有真正地重视母语的代际传承,这是导致母语活力下降的要素之一。

三、少数民族语言保护问题的思考

(一)语言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

古砦仫佬族乡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农业、旅游业,开展民生建设,脱贫攻坚。同时民族语文工作也加大了前进的步伐,目前古砦乡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和历史人文、民俗特色等资源,开展一系列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如实施特色村寨项目建设等等,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往往忽略对于语言的保护。

文化和语言息息相关,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在语言情况复杂的古砦乡,仫佬语的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小,只仅限于本民族内部使用,村民们虽早已适应多语生活,“碰到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他们的语言使用准则,但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等强势语言的包围下,以及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聚居程度的降低,民族内部没有意识到强势语言的影响,没有重视语言的代际传承等因素,使得仫佬族母语活力下降,应该引起广泛重视。语言保护工作十分必要,要保持仫佬语的可持续使用,还需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当地语言保护的对策

根据古砦乡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语保工作的优秀经验,对当地仫佬语保护对策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将语言保护纳入工作中。如与语言学学者合作普查当地各村落的语言,对仫佬语的语音词汇、民间故事等进行记录;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推广语言项目表演,支持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如山歌对唱、民族语说唱;在当地民宗局及文化广播站等设立相关岗位,并在招聘中将掌握民族语作为加分指标;还在少数民族聚居村村内推广使用民族语广播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引导当地少数民族了解、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第二,校园内开展民族教育活动,让仫佬语走进校园。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支持少数民族语文教育,少数民族学校应形成教育特色,开设仫佬语课程,在政府的帮助下编写教材,聘请少语老师;学校内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给孩子们讲民间故事,教唱民族山歌,从小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认识到母语的价值。

第三,民族内部提高母语保护意识。家庭中父母重视把母语传承给下一代,并且严格区分语言使用场合。当地政府应大力宣传,如制作公益短视频等,在群众中普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鼓励青少年了解和传播本民族文化,让当地少数民族明白语言代际传承的紧迫性,呼吁人们共同保护自己的母语。

四、结语

古砦乡仫佬族对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优秀的语言学习能力、聚居的环境是母语和兼用语能和谐共存的原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程度的大大增加,许多人离开母语高度使用的环境,在其他强势语言的冲击下,母语能力下降,大大影响母语活力的保持。当地政府和民族内部应该意识到仫佬语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实施保护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仫佬族用语母语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母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母语
礼貌用语大家学!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