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高分辨率CT表现

2020-11-24王梅曹捍波王磊王和平

浙江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黏液

王梅 曹捍波 王磊 王和平

肺黏液腺癌临床较少见,影像学上表现为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更为少见,既往文献少有报道,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肺炎性结节或良性结节而延误诊断及治疗。笔者回顾本院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37例,探讨其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回顾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胸部HRCT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3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 例,女 26 例,年龄 40~78(62.4±11.2)岁。纳入标准:(1)CT表现为结节影且直径均≤3 cm者;(2)病理检查提示原发性肺黏液腺癌,且均有完整的病理资料。排除标准:(1)CT检查结节直径>3 cm及病变弥漫性者;(2)病理检查提示转移性肺黏液腺癌及肺腺癌伴部分黏液样成分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检查方法 HRCT常规胸部CT容积扫描(采用GE公司Lightspeed、16排和采用东芝公司Aquilion、64排),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管电压120kV,螺距0.993,矩阵768×768。采用高分辨肺算法及标准算法,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送到CT工作站,利用容积数据对病灶层面进行1mm薄层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成像)。2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碘海醇 320 mgI/ml,1.5 ml/kg,速率 3.0 ml/s),动脉期采用注药后30 s、静脉期采用注药后60 s扫描,并对12例进行增强密度测量,其余10例因病灶较小未进行密度测量。6例患者进行个性化扫描:位于肺背侧病灶采用俯卧位扫描;根据结节位置决定头先进或脚先进等进床方式,以利于最快时间内扫及病灶。

1.3 HRCT征象分析及病理对照 HRCT征象由2位主治医师共同确认,意见不统一时讨论决定;病理检查对照及确认由影像科与病理科2位主治医师共同完成。HRCT征象分析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类型、瘤肺界面、边缘(分叶与毛刺、邻近胸膜关系)、内部情况(空泡、空气支气管征与血管造影征)、增强表现。所有征象确认均在层厚为1 mm的薄层CT图像上完成。

2 结果

2.1 37例患者的诊断 37例患者中首次检查诊断肺腺癌22例(典型病例的HRCT检查结果见图1),良性结节5例(典型病例的HRCT检查结果见图2),炎性结节10例(典型病例的HRCT检查结果见图3),后两者在后期复查均修正诊断为肺腺癌;37例患者术前肿瘤标志物均阴性。37例患者中36例为单发结节,1例并发浸润性腺癌。

图1 53岁女性患者CT横断位、冠状位及靶重建图像(a-c:右肺下叶见一规则高密度影,边界欠清,大小约24 mm×18 mm,密度不均匀,边缘见少量磨玻璃密度影,术前诊断肺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黏液腺癌)

图2 40岁女性患者CT横断位、冠状位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a-c:左肺下叶见一圆形实性结节,边界清,大小约15 mm×14 mm,类似良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黏液腺癌)

图3 64岁女性患者CT横轴位、俯卧位个性化扫描及病理切片(a-b:左肺下叶见一混杂磨玻璃密度影,类似炎症表现,经抗炎治疗,8个月随访未吸收,俯卧位个性化扫描示病灶边界清,大小约13 mm×17 mm:c:大量高柱状黏液细胞,细胞内黏液分泌出腺腔外,形成黏液湖)

2.2 37例患者37个病灶的HRCT征象 (1)发生部位:37例患者的37个病灶中中央型1个(1/37 2.7%),周围型36个(36/37 97.2%),其中27个结节与邻近胸壁胸膜或叶间胸膜宽基底相贴,9个结节距胸膜≤1.0 cm,并以两下肺(23/37,62.2%)多见。(2)病灶直径:直径≤1.0 cm者 12个(32.4%),>1.0~2.0 cm者 20个(54.1%),>2.0~3.0 cm者 5个(13.5%)。(3)形态:以圆形(20/37,54.1%)和不规则形(13/37,35.1%)多见。(4)密度:表现为混合磨玻璃影17个(17/37,45.9%)和实性结节 20个(20/37,54.1%)。(5)瘤肺界面:以模糊多见(24/37,64.5%)。(6)内部结构:空气支气管征(8/37,21.6%)及空泡均少见(7/37,18.9%)。(7)边缘征象:分叶(18/37,48.6%)较毛刺(12/37,32.4%)多见;胸膜凹陷征出现率为(21/37,56.8%),均为胸膜表面呈圆洞样凹陷。(8)增强表现,早期不强化1个,延迟强化11个。

3 讨论

肺黏液腺癌作为肺腺癌特殊独立亚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外报道大约占所有肺腺癌的0.14%[1],国内有报道占肺腺癌3.4%[2]。本研究从本院同期1 173例早期肺腺癌中筛选出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37例,仅占3.3%。2015年WHO新分类[3]将肺黏液腺癌归入肺腺癌的特殊亚型,肉眼观察肿瘤呈半透明灰白色、果冻样改变;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肺泡上皮细胞内外形成黏液巢,肿瘤由含大量黏液的杯状细胞及柱状细胞组成。早期肺黏液腺癌病灶较小,且主要位于胸膜下或紧贴胸膜,无特异性临床症状[4]。本组37例患者中大多数以体检或住院偶然发现,男女比为1∶2.36,女性多于男性,与张洁等[5]报道的男女比例1.03∶1不符,与Masai等[6]报道的男女比例为1∶2接近,可能与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是腺癌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有关。

CT影像诊断上常将肺黏液腺癌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7],本组37例患者的37个病灶均为表现为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因病灶小、影像特征少,首次诊断准确率仅50%,所以从病理改变上正确理解影像学改变,避免误诊和延误诊断尤为重要。病灶发生部位以周围型占绝大多数,仅1例为中央型,好发于两下肺胸膜下。病理上肿瘤细胞内及细胞周围富含大量黏液,且液体分布不均匀,其密度接近于水,CT表现上形态以圆形和不规则形为主,密度分类上呈实性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本组患者表现为实性结节20例,混合磨玻璃结节17例,无纯磨玻璃结节出现。这与Sawada等[8]研究报道黏液腺癌好发于肺下叶,CT表现为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少见为纯磨玻璃密度影相符合。病灶进展过程中早期较局限,发展后肿瘤破裂,黏液可沿肺泡孔和交通小管向周围正常肺组织蔓延,导致瘤肺边缘可清晰,也可以模糊。本组患者瘤肺边缘清晰13例,模糊24例,笔者也认为影像表现瘤肺边缘模糊是病灶进展的征象之一。另外,瘤肺边界模糊在影像上要与炎性结节区别,抗炎治疗或短期随访不吸收者,须警惕肺黏液腺癌可能性。肺黏液腺癌肿瘤细胞常分化较好,侵袭性较低,生长过程中不易侵犯较大的气管、血管和小叶间隔,而生长又不均匀,因此在CT征象上出现分叶、空气支气管征;黏液进入小气道后常引起活瓣性阻塞,致病灶内出现空泡征;因病灶较小,血管增强征出现不明显。此类改变与以附壁成分生长为主的肺腺癌表现类似。病灶内常含有纤维成分,因而质地相对较软,使收缩力表现(毛刺+胸膜凹陷征)更为明显。本组患者出现毛刺征12例,胸膜凹陷征21例。本组患者术前22例行增强扫描,以观察强化情况,但病灶较小,容积效应影响明显,仅对12例病灶进行两期增强密度测量,其中11例出现延迟强化。笔者推测由于病灶内的黏液成分居多,在动脉期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而小叶间隔增厚、肿瘤细胞密集等原因,导致增强后期出现强化改变。

综上所述,表现为结节型早期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具备肺腺癌的CT特征,由于病灶内黏液成分及其重力效应,导致病灶具有易发生于下肺背侧胸膜面、瘤肺边界不清和易出现胸膜凹陷征等特点,与炎性结节鉴别困难,对于长期随访中未变化的胸膜面结节,须警惕黏液腺癌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黏液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