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淋巴细胞比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24浮苗施林军方莉萍王金华
浮苗 施林军 方莉萍 王金华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1]。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PMOP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且患者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测定简单且价格便宜,已被证明与多种炎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有关[3-4]。但是,单核/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NLR 与PMOP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拟对此关系作进一步探究,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PMOP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门诊与住院PMOP患者120例(PMOP组),同期绝经后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1)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5];(2)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其他会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的疾病;(3)无服用可能影响钙磷代谢的药物史。所有受试者均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于晨间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ml,采用SYSMEX XN-2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美国GE公司)测定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BMD。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BMD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以T值表示,T值≥-1.0)为正常;降低程度为>1.0~<2.5个标准差(-2.5<T值<-1.0)为骨量减少;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T值≤-2.5)为骨质疏松。任一部位BMD≤-2.5即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影像科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PMO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等评价有关指标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PMOP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PLR、NLR和ML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 PMOP患者BMD与其他指标关系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MOP患者BMD与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PLR、NLR和MLR均呈负相关(r=-0.32、-0.22、-0.34、-0.27、-0.40、-0.59,均 P<0.01),与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30、0.37,均 P<0.01),与血小板无关(r=0.05,P >0.05)。
2.3 PMOP危险因素分析 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PLR、NLR和MLR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1)。见表2。
2.4 不同指标对PMOP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MLR对PMOP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0,P<0.01),其中MLR最具有诊断价值,见表3和图1。
3 讨论
PM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它的危险因素包括低骨量、高年龄、骨折家族史、吸烟、缺乏维生素D和钙、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类固醇等[6-7]。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PMOP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已引起人们对PMOP与慢性炎症之间关系的重视[8-9]。
表1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PMOP危险因素分析
表3 不同资料对PMOP的诊断效能
图1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预测的ROC曲线
骨骼是充满活力的器官,一直需要保持骨吸收和骨重建的平衡,炎症是维持这种平衡所必需的[10]。然而,当这一平衡在慢性炎症中被破坏时,则有利于破骨细胞的活动,导致骨量减少,PMOP的发生,甚至骨折。有几项研究已经探讨了炎症与PMOP的关系,显示PMOP患者中CRP、IL-6和TNF-α水平升高[11-13]。CRP是由肝脏分泌,其水平升高可通过TNF-α和IL-6的刺激而增加[12]。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PMOP和炎症生物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但MLR与PMOP关系的研究仍然甚少。Huang等[14]发现NLR与PMOP呈正相关;Fisher等[15]指出高NLR是骨折的潜在指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以上两位作者的结论,同时发现MLR比NLR更有意义,与PMOP更具有独立相关性(OR值:12.25比3.77),ROC曲线提示MLR比NLR更具有诊断价值(AUC:0.85比0.74)。也有研究发现PLR是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有效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16]。在本研究中PMOP患者的PL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中,与PMOP的关系不如MLR和NLR这两个指标重要。因此,可以推测PMOP患者释放的大量炎症因子可诱导单核细胞数增多,淋巴细胞减少,从而引起MLR升高;而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变化时间存在差异,因此PLR和NLR预测效果不同于MLR。
本研究发现PMOP患者ML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LR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95%CI:7.73~8.55,P<0.01),ROC 曲线分析提示MLR的AUC为0.8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MLR可作为PMOP临床诊断的标志物。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能解释PMOP患者单核细胞计数增加而淋巴细胞减少,从而引起MLR大大增高,需要进一步从PMOP发病机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