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预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新尝试
——以“计算类”教学实践为例

2020-11-24沈琪鸿

读与写 2020年18期
关键词:解方程预学方程

沈琪鸿

(浙江省绍兴市培新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预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下的“预习”,而是教师依据课时内容特点与学生学习能力精心设计“预学单”,学生在“预学单”的指导下进行的“预备性学习”。“后教”是指教师在适度批阅与分析学生“预学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预学作业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教学几乎涉及数学的四大领域,在“数与代数”中所占比例最大,这成为笔者重要研究的对象。即因此笔者以“解方程”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结构。

1.新旧衔接、自主学习探究

预学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预学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因此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计算教学”的预学,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旧知识往往迁移出新的知识,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教学。五年级上“解方程例2、例3”中,解a×x=b和a-x=b类方程,就是在学习了a+x=b类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当然在一到四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 )+5=25、( )×3=9、( )÷6=3、( )-9=18等填空题,为解方程的教学做了知识铺垫。

2.交流反馈、完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及计算教学这块,笔者认为应将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由于解方程的思路有了旧知的铺垫,学生一般来说能讲清楚,只需在有些数学语言上的表达规范即可。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预学单,由于学生在独立预学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就可以合理的进行利用,生成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前对预学情况进行整理,收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在辨析的过程中,完善原有的方法,提出最优化的解方程思路,进而总结,这就是“预学”之后“教”的策略。

3.巩固新知,深化解题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这一教学模式。教师没有过多地花时间去讲解,而是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解题、互相研讨、共同小结,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巩固环节,直接将3x=18、x÷6=12、2.1÷x=7抛给学生,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对于强两个方程解决相对比较容易,表述也较完整。为使方程一端只剩下未知数,因此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以求得方程的解。在第三个方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两边同时乘x,加深对解方程依据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反映的是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因此,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教学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停留于用算术思维方法教代数知识,而应站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用现代数学观念去整体地审视和处理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优化认知结构,系统获取数学知识②。学生计算的练习过程不应是机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设计丰富多彩、层次清晰的巩固练习,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

基于以上笔者对于计算教学的研究,以“预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还原最原始的学生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干力量,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预学后教”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正因为此,一方面容易出现贴标签式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主题下的研究成果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期待,但“预学后教”其实与“以学定教”理念中“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达成一致的。互教互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不管是杜郎口中学的“分组合作”、东庐中学的“师生合作交流”,还是洋思中学的“互动教学”,都是教师组织和发动学生相互教学,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笔者认为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预学”应纳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计算类”教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运用于实际生活。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5.

②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

猜你喜欢

解方程预学方程
解方程(组)的雷区
方程的再认识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方程(组)的由来
一定要解方程吗
解方程“三步曲”
把握两点解方程
圆的方程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