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改造区家庭育儿现状分析

2020-11-24兰州市安宁区实验幼儿园

甘肃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城中村育儿亲子

○ 兰州市安宁区实验幼儿园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些村庄被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成了“城中村”。“城中村”独特的社会形态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区的家庭为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育儿观念、育儿内容、育儿方式和育儿需求四个方面分析“城中村”改造区家庭教育的现状,期待为这一区域家长的育儿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

一、育儿观念——传统中凸显出积极的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城中村”改造区家长的育儿观念普遍存在明显的传统思想。不少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中更多关注孩子认了多少字,会算多少数学题,会多少英语单词等。较之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严重缺失的现象,“城中村”家庭中的父亲更多认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性别优势,乐于参与孩子的教育。同时,“城中村”家庭在育儿经费的投入方面态度积极,愿意在孩子的成长上无条件投入。关于“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健康成长最重要”,并期待孩子将来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职业。

二、育儿内容——两极分化明显

幼儿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最强。“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普遍较其父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关于具体的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教会他们基本的“说话、数数、会识物”就完全足够;另外一部分家长过度重视早期教育,并且已经给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报了各种拼音、算术、写字等学习班,呈现出明显的“小学化”教育倾向。究其原因,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都和“城中村”改造区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城中村”改造区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水平或以下,较低的文化程度决定家长对育儿内容理解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

三、育儿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城中村”改造区家庭的育儿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娇惯、宠溺孩子。在访谈中,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比较娇惯孩子,“孩子想要啥、想吃啥,都一一满足”,爷爷奶奶大部分会宠爱孩子。认为“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不能再亏待孩子”。

2.亲子互动效果堪忧。亲子互动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有效的亲子互能够加强亲子交流、增强亲子感情。访谈得知,“城中村”改造区的家庭育儿活动中,父母很少主动与孩子互动,当问到“在家里有没有经常陪孩子玩玩具”这一问题时,不少家长认为没时间专门陪孩子玩儿”。同时,研究对“城中村”改造区家庭的“亲子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家长普遍缺乏主动给孩子购买书籍的意识,只是在孩子要求的时候才会购买,并且很少有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在家中进行阅读活动。

3.惩罚方式简单粗暴。访谈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普遍认为打孩子不对,但是当孩子提出他们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便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惩罚,或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或驳斥幼儿要求,甚至用责骂、打骂等方式解决。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多、奖励少;不听话的时候惩罚、听话的时候却没有奖励。

四、育儿需求——迫切期待有效指导

通过访谈了解到,“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面对孩子在家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家长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迫切希望获得指导和帮助。“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在访谈中表现出明显的对城市家长所具有的育儿知识、育儿能力的羡慕与渴望,有家长表示“如果有人能经常给我们这些家长们讲一讲怎么教育孩子,我们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好。”可见,“城中村”改造区的家长们迫切期待获得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城中村”改造区的家庭,受家长自身文化程度、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存在较多问题。首先作为家长,应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育儿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努力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其次,幼儿园应承担起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社会责任,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引导家长在观察、思考和交流中更新育儿观念,丰富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从而提升“城中村”改造区家庭的育儿质量。

猜你喜欢

城中村育儿亲子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偷偷摸摸育儿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