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时机的把握

2020-11-24通渭县鸡川镇许家堡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宝物左脚错误

通渭县鸡川镇许家堡小学

数学学科逻辑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部分问题进行合理追问,进而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思维质量。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针对某些疑点提出问题,而不是追根究底,所以没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把握追问的时机至关重要。

一、在错误处追问,促进学生反复思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错误也表现为学生知识的欠缺点。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当然也不能讽刺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便于更好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生犯错时巧妙追问,促进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能从根源处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以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有部分学生在做练习时竟然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100÷8÷2=?”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算:“100÷(8÷2)=100÷4=25”。笔者出乎意料的是有小部分学生都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仔细观察、深入反思,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连除问题掌握得不牢固。但是笔者并没有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而是将这道连除的问题拆分,并借此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时,笔者适时提问:“100÷8=?”学生正确回答后,笔者继续追问:“12.5÷2=?”学生又马上回答了正确答案“6.25”。此时,学生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了两种结果,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笔者继续追问:“若想要在这个位置加一个小括号,应该如何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在笔者的层层追问下,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且发现了自己在知识上的误区,深刻理解了连除的意义。

二、在认知生长处追问,问出学生的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的追问也要把握好时机,且要分清什么时候才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并问出学生的理由与想法,尽量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以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小木棒去摆一摆正方形,并得出一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如 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6÷4=4(个)。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余1根、2根、3根,有没有哪个数是余4根、5根或者6根的呢?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继续操作并思考。之后,笔者让学生在不摆正方形的基础上直接说出。教师说到17的时候,学生说能摆4个,剩1根小木棒。教师说18时,学生又马上说能摆4个,剩2根小木棒......教师说20时,学生又马上说能摆出5个。这时,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没有动手摆正方形我们也能这么快地说出结果,而且准确无误呢?”在此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到了探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点及时落在了余数的商上,从而发现了余数以及商的变化规律。

三、在知识扩展处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再加上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也会使得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比较肤浅。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追问,并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寻宝的活动:若有一个宝物在我们左脚的3米处,那么宝物可能在哪里?在课堂上,笔者抓住了“同长”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讨论。学生最终从上下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扩展到以自己的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虽然说这也已经完成了追问的目标,但是笔者继续问学生:“那么宝物是不是一定在以我们左脚为圆心,且半径为3米的圆上呢?”笔者提出这个问题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学生的知识比较肤浅,那么在思维受阻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切半个西瓜的视频,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宝物有可能在上面,还有可能在底下。那么宝物就应该是在以我们的左脚为球心的圆球上,且半径为3米。这时,笔者继续问学生:“圆与球有哪些区别?”这个过程中,知识由表及里,由深到浅,举一反三,扩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总之,针对部分问题进行合理追问,鼓励学生追根究底,是学好、学透数学知识的良好手段和较好措施,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问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必须深入思考。其次要把握好合适的追问时机,鼓励学生追根究底,掌握知识的实质。最后要掌握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深入思考,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猜你喜欢

宝物左脚错误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先左脚,再右脚(下)
先左脚,再右脚(上)
“左脚丢鞋”案件
抬不起的左脚
冠军诞生记
消失的宝物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那些穿越的『文物』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