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2020-11-24韦美芬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准儿童农村

韦美芬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瑶里村干河小学 广西 南丹 547214)

1.精准扶贫政策提出的背景

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湘西时提出的指示,指出“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必须是放在首位的工作,让教育成为扶贫工作的途径之一,以解决贫困地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平等、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正规教育[1]。在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迎来曙光和契机。因此,精准扶贫教育应避免盲目性,必须进行精准识别、有效帮扶、严格监督、规范管理,以使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让教育成为脱贫致富的强大武器,通过扶贫教育来改善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让农村留守儿童从精神和物质上解决贫困,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真正的价值。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2.1 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道德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父母迫于生计,长年累月离家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由祖辈、亲朋代为照管,有些孩子因祖辈身体状况不好洗衣做饭全靠自己打理。亲朋代管的孩子情况更糟,亲朋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不可能象对待自己亲生子女那样时时刻刻关心和爱护。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道德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有些因为祖辈过于溺爱形成了自私自利、追求物质享受、懒惰不思上进的习惯;有些因为寄人篱下则形成了自卑、软弱、嫉妒、缺乏自信心的性格。

2.2 缺少安全教育和学习上的监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问题和厌学情绪。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多为隔代抚养或亲朋代养,而祖辈年老体弱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孩子至多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孩子的学习及教育往往力不从心;以亲朋作为孩子代养人的平时忙于操持田间地头的农活及家务劳动,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加之平时也未对孩子进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相关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有些需自己做饭的孩子,极易出现烫伤、烧伤等现象,甚至发生触电的惨剧;有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外界给予一点关心和物质诱惑便甘之如饴,以致发生被拐卖、受侵害等事件;还有些在别有用心者的教唆下走向犯罪的道路。由于安全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缺乏是非辨别能力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学习方面得不到辅导和监督,留守儿童中许多人学习成绩差,极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旷课、逃课。再加上学校是以白裤瑶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集区,这里的居民普遍对教育不太重视,经常遇到开学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来学校,还需要教师进行家访动员,让孩子继续学习。

2.3 情感交流的缺乏,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和父母聚少离多,情感得不到宣泄,亲子关系是代养人无法取代的。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留守儿童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故意寻衅滋事,不遵守班级纪律,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另一种则是胆小、自卑、不合群。还有个别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于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同学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嫉妒心,甚至产生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阴暗心理。甚至还存在早婚早恋的现象,有部分学生在5-6年级就开始早恋,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身心发展。亲情的长期缺失,情感的无从交流,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发生偏移,形成道德品质的败坏。在这种没有监护人,几乎无人管教的状态中,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养成了偷盗、打架、抽烟等恶习,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

3.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3.1 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习问题。精准扶贫强调的是精准两字,因此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应精准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应与班上的每一位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解除他们的困惑,通过与他们的充分交流与沟通来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以便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并做好后续的追踪记录。其次,制定帮助留守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案,了解班上每个留守学生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如安排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其同桌,进行结对子一对一的帮扶,引导他们上课时多提问、多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对于他们学习上取得的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应及时当众表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发动班干部的力量,将留守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班干部担任组长,协助教师监督和管理他们的日常学习,根据其学习进度以及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教师再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进行重点辅导。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最终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最后,班主任还应发动班上其他同学主动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多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在集体活动中真实的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有来自同学的友爱和班集体的温暖,自己并不是孤苦无依的,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从而变得阳光自信、开朗活泼。

3.2 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合理设置和完善课程。儿童是单纯的,社会是复杂的,因此学校不仅要进行知识教育,还应设置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如邀请学校所属辖区的公安、消防部门来校进行防火防盗防诈骗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自我保护、生存法则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使留守儿童增强对外界的防范和警惕,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2]。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专门的生存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关课程,同时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留守儿童服务平台,以便通过平台的全面覆盖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安全情况。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如何正确使用电器、上学放学途中不逗留、不和陌生人搭讪、不随意吃别人给的食品、恶劣天气下如何自我保护等等。

3.3 开通家长热线、建立家校互动和亲子沟通的桥梁。家庭教育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职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是其他任何情感替代不了的,学校只能尽自己所能给予最大的帮助,孩子与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因此学校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留守儿童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同时还可利用班级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就留守儿童现状及思想变化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不能做到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但至少必须保持必要的联络,可与孩子通过书信、视频等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如在孩子生日、六一节等特殊日子送上祝福,以增进亲子间感情。寒暑假时接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小住,一方面可以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让孩子目睹自己在外生存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这样的切身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来得更好,从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变得懂事成熟。

综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家校配合,共同努力,还需要取得政府及全社会的支持,集社会力量施以援手,才能给留守儿童一个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精准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 新一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