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克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

2020-11-24陈能统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假性后进生学困生

陈能统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尚思小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学困生”在“后进生”队伍中占相当的比例。学困的成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才能“药到病除”。仅把学生的学困简单地归结于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的欠缺、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欠缺等表层原因,是不全面的。不仅有素质因素,人格因素,身体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校因素不容忽视,它更多表现在制度、管理、教师上。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克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促进他们的转化。

1.改革不合理制度,堵产生学困源头

有专家认为:“后进生”有能力型缺陷的学生、动力型缺陷的学生和假性后进生,前者只占后进生的百分之十几,只是普通学生的百分之四到五,后两者要占到后进生的近百分之六十。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中小学生中大约20%的学生在成绩上属于‘后进生’,还有更多人属于‘隐性后进生’。其中天生就是“朽木”的学生是微乎其微的。缺陷生与假性后进生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制度本身造成的,尤其是假性后进生。由于现行的有关学生学业管理制度与现实相矛盾,致使人为地造成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如留级率的控制或不留级等制度。受客观条件限制,相当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办幼儿班、园,学生学前不能接受学前教育。有的学生进入小学对学校学习生活适应较慢,有的学生智力发展较慢等,未能掌所学知识成为假性后进。因受指标限制他们不得不升级,这一升了造成新的学习困难。万丈高楼平地起,学校必须做好堵源工作,在加大转化力度的同时,不能唯指标论,搞一刀切,要尊重实际,不让他们在一年级或小学就成为学困生。

2.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困生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出现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面对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应试现实和学校教师的传统思想意识,学校工作中精英教育等因素仍存在,如表彰奖励和质量管理机制等。表彰奖励方面,大都设立“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表彰项目,受到表彰的或在学生之中露面的都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这对学困生而言,是可望不可及之事,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困生和部分中等生的信心,也使他们变成了学困生。质量管理上,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评 主要考核优秀率和及格率,这造成教师对学困生的管理上出现了真空,对学困生不加重视,学困生得不到转化,甚至越来越差。在转化工作中,一要创设良好活动环境,多设计些团体活动。如体育及一些技能性的竞赛活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充分表现其能力,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其他学生赞赏,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消除其自卑和抵触情绪,进而帮助引导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偿试和感受,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使其树立自信找回自尊,帮其找到重新站起来的支撑点。否则,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完全失去信心。二要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集体学习环境,教育和引导同学们相信和理解学困生,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自觉自愿地相信、理解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好学生去带动后进生,如通过“一帮一”的形式,群策群力,做好转化提高。

3.倾注一片爱心,提高转化效率

学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我们不能盖棺定论,对待孩子不要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把学业暂时落后的孩子冠冕点称为差生。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3.1 充满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困生的上进心,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爱心落到实处。一些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在学习上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以至于越落越远。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及时的辅导。要多给学困生吃点“小灶”。在课堂上,不要怕耽误事,多提问、多让他们演示,尽量为他们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以便从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后进行必要的辅导。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推荐和指导。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他们按照预习、听课、复习及整理笔记、作业、小结等步骤进行学习,要经常检查和监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使之保持正常状态。指导听课方法,关注其听课的注意力,用信任的目光多注视,适时地提出适度的问题请他们解答使之体验成功。

3.2 尊重人格。自尊心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冷落、歧视,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杜绝伤害学生的自尊行为,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提高转化工作有效率。

总之,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教师要从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对学生无限热爱,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耐心辅导,不断探索,才能在我们手下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猜你喜欢

假性后进生学困生
如何分辨真假宫缩?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假性肠梗阻,你要知道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