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2020-11-24魏飞跃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方式小学生

魏飞跃

(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体育活动是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这种天性一般很难使其兴趣保持长久的,也有人认为体育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不用对其过多的培养与引导。但笔者认为,小学生还是处于人生懵懂阶段,对其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没有固定不变,更不清楚自己对哪种体育项目是适合自己的,因此老师要对其正确的引导。正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或者团队性体育项目是相对有兴趣感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对学生们的正确引导,那么就会导致形成很多不良的体育习惯。因此,老师要结合学生们身体与心理方面的特征进行体育兴趣培养,从而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运动的体育项目,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落实到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

1.1 语言诱导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年龄方面的限制,那么对其事物的认知也是模糊和懵懂状态的。因此,老师应结合其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特征,对学生采取合适的语言进行诱导,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好处,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举例优秀体育人事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正确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对体育活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与热情,由此老师可以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实行语言上的诱导与鼓励,从而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其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1.2 老师榜样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起引导者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言语表情都影响着学生们学习的因素,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其自身的语言举止和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等,才能起到自身榜样的作用以影响学生,并通过其体育运动给学生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及潜移默化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3 教学革新法。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其学生的兴趣与选择,才能有效发展其学生的体育习惯和实现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体育老师要针对其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中。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措施

2.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中,对教学课堂效果最大的影响就是整体的气氛。老师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要着重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形式的多样化,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气氛及美好的教学环境,从整体上改变教学效果,提高质量。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是取决于对老师产生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很尊重其学生的想法与建议以及和学生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同时加强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鼓励,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

2.2 老师角色的转变。一般传统的体育教学就是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日常教学都是不太注重其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以自己教学内容为主,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们的真实感受,从而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改变和自身角色的转变,应以小学生体育课堂为主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们成为其课堂的主人,以此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结合其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其引导,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3 对教学内容形式要多样化与丰富性。目前,基本上的体育教学过程的方法与内容都太过于单调和枯燥,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要对其进行改变,要把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样化与丰富性,将其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使体育教学活动从中变得更加有丰富多彩,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在此过程中也要结合其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其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如根据不同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那么学生就能在单一的项目中体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

2.4 教学方式多样性。以上已讲过小学生一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老师要注重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老师可以结合其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中的优秀部分,在其基础上再加入相应的新素材。同时,体育课程既可以在室内完成,也可以在室外进行。一般在室内可采取多媒体方式教学,如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对其关键性动作讲授,然后在室外时进行实践练习。在室外时,老师可以用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这些器材可以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感与热情。如教《障碍跑》课程时,老师可以现在室内对其基本动作要领进行讲解注意事项,到室外进行操作,可以利用垫子当作保护沙滩,再用固定的呼啦圈弄成简单的障碍物,然后学生围成山洞一样,一部分学生要从中跨越出去。通过这样的多样性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增加学生的热情。

2.5 在训练过程中适当控制强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各自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大,所以老师要将他们进行分组,根据身体素质不同对其训练的强度也不同,同时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材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控制训练的强度。根据学生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发掘出相应的潜力,从而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也可增加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喜爱,如比较肥胖的学生可以设置其力量型的运动项目——铅球。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体育老师应结合其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特征,再对其进行有效的兴趣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今后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方式小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我是小学生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非常小学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