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1-24马忠林
马忠林
(甘肃省临夏广河中学 甘肃 临夏 731300)
1.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会在参与中逐步地认识地理知识,明确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提高地理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在对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学生在探究中会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产生如何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动力,主动探究,增强学习欲望,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地理知识中包括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会以人地协调观为基础,探究地理空间的分布,理解地理现象,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形成。
2.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
2.1 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指: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高中生能够运用学习过的地理技能,形成的地理意识以及地理知识去积极处理和面对问题,能够满足发展和生活需求的一种涵养。由此可以看到无论是人地协调观还是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又或者是综合思维,这些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相互之间都有一定联系。而这些也是作为一个高中生在地理中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格。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还有几大重要特征:首先是终身性,地理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可以内化为自身品质的性质,他一旦在心中形成会一直伴随着你,也会有意无意的影响着你。其次是实践性,地理的核心要素提到一点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这点上可以看出实践性很强。最后一点是全面性,地理学科的交叉性很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是在地理学科基础上分演出来的,都包含了地理学科的特性。
2.2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生活是拉近知识与学生距离的“桥梁”。教师在地理教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某一个区域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绘图,也会促进学生图文结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拓展空间定位,发挥空间想象,实现准确理解图表信息。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区域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咖啡。咖啡是学生在生活中都喝过的,而且有的学生还会非常喜欢喝。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喜欢喝咖啡吗?”接着让学生思考,“世界上哪里出口咖啡最多?”学生不一定知道。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咖啡是哥斯达黎加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因为这里降雨量每年可以达到1500-2000毫升,具有良好排水的肥沃土壤,温度在15-25°C之间,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等等信息,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哥斯达黎加冬季降雨丰沛,是因为这里盛行什么风?”“影响这个国家形成农作物东、西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该地区的土壤肥沃,这里的土壤类型属于什么?”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该地区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区域认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3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帮助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实践,他们会融入到地理环境中,通过设身处地思考的方式来理解地理知识,形成自己对地理区域和环境的理解,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他就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碰撞思维、发散思维,锻炼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角色,避免学生讨论的无序性和发言随意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角色设定为如政府、种粮大户、工业企业、科学家、经济学家、普通公民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来探究农业区以及区位条件等知识,促进学生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的东北商品、农业基地的时候,学生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到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了机械。但是也有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的不利条件。作为农民的学生认识到华北旱作农业区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总之庄稼。但是有时会遇到旱涝、盐碱和风沙等灾害。最为科学家的学生认识到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光热水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从中,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通过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探究,学生会将地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生活和生产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帮助教师找到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地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并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并且养成积极实践,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