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0-11-24张向玲
张向玲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潭中学 贵州 湄潭 564100)
1.背景
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追求求真、务实、高效的讲学效果。为了有一个更好的锻炼机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与名师团的崔林生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授课的内容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属于高中必修一第三单元,是梁实秋先生写的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它篇幅短小,描写深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出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
2.案例略影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案例
【片段一】文章内容的理解
师:生活中我们要举办一场活动,先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我们怎么宣传?
生:以通知的形式。
生:以海报的形式。
师:我们现在以海报的形式来宣传一下这场演讲,让更多的人知晓。老师让学生筛选信息,填写海报。
师:通过海报,明确讲的是一次演讲,记叙的是一件事。文章共10个自然段,哪些部分是演讲?
生: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9段):演讲的具体情形。第三部分(第10段):对梁启超的评价。
生: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应归属第一部分。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回顾内容。
生:写的演讲稿,应归到第二部分。
师:结合刚才对梁启超的回顾,文中的梁启超的身份有何变化?
生:一位学者。
【教学说明】教师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语文,走近语文,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以此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片段二】分析人物形象
师:在梁实秋的眼中,梁启超是一位怎样的学者?
生: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的学者。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圈点批注,在课本上批注在演讲中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修养。学生讨论,学生发言。老师给一个范例。
【明确】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反映了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生1: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可看出其貌不扬;“步履稳健”证明其人从容不迫;“风神潇洒”表明其人风度翩翩;“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表明其人神采飞扬。师:提到外貌描写,我觉得你丢了一处。请你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生1:穿着肥大的长袍。师:说明什么?学生沉思。师:我们大家齐读一下,注意形容词。生:不拘小节。生:随性。生:率性。师:不错。分析的时候注意修饰词的运用。生: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写梁任公幽默风趣;“扫”字突出其平易近人,“翻”字写出其思考状,“点”字写出他对自己的肯定,“谦逊”而又“自负”的大师形象如在眼前。师:分析的很到位,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么?生酝酿,然后上台表演。学生继续发言。
【教学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文本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能架空去思索。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指引,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概括,引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3.同课异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3.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关爱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教师要有博大的胸襟,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多给学生自信和鼓励。要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时的心情就会显得舒畅,他们就不会感觉到压抑和疲倦,自然也就不会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到厌烦,更不会有抵触情绪[2]。
3.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一位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学生也不是唯命是听的服从者。教师要放下为师者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在学习上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教师也要多和学生谈心、交心,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仅在学习上要为学生答疑解惑,也要帮助学生排解他们思想上的烦恼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既巩固了师生之情,又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3]。
3.3 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教师也不要把学生仅拘限于课堂,要利用一定的机会把学生带到校园外,去巷道街边找错别字,加强学生的语文生活意识;去公园景点收集公益广告词,丰富学生的思想和语汇;去图书馆读书,让学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去博物院参观,让学生了解五千年悠久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这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4]。这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来。
结束语
通过反思,我更加明确同课异构的意义所在,不同教法、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将有利于团队的提升,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通过反思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找到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