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0-11-24刘欣欣
刘欣欣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2)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领悟,渗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便构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素质和效率两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初中语文的课堂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老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重智力,轻素养”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会以自己的领悟和经验为中心,向学生们滔滔不绝的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和情感的表达,而学生只是做相关的记录和记忆,丧失了其自身的主体地位。然后,为了让学生得到更高的语文分数,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老师会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以便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样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却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和高效课堂的构建。
2.如何在学科素养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2.1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深化素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首先,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传统理念,要让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我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展现自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这一文章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几个相关的问题,如:课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背影的线索作用?文章中抒发感情的叙述方法有哪些?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你得到的哪些思想感悟?等,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文章的自我阅读,时间一到,老师可以随机的抽取几名同学来回答上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来做出疑问和补充,老师在一旁进行引导。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归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升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2.2 丰富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丰富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时刻的保持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师基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采用“微课”、“小组合作”、“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等。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这一章节中,由于这是一篇古文,词句较复杂,学起来较难,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老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每4到6人分成一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如:第一小组负责第一自然段的原文翻译并注意“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重点翻译;第二小组负责第二自然段的原文翻译,并注意“胜状”、“浩浩汤汤”、“朝晖夕阴”,“然则”“得无异乎”的重点解释;第三小组负责第三自然段的全文翻译和相关重点词语的解释;第四组、第五组亦然;然后,老师再根据每组的翻译情况来评分,选出最优秀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合作和竞争的精神,对学生语文技能的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的增强和核心素质的渗透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加深素质体会,升华课堂效果。初中语文课标,要求中学生要学会欣赏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领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并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虽然初中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流传百世的绝美文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但是毕竟有限。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实际学情为前提,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以便深化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给同学们补充一些关于相似的诗歌,如:徐俯的《春游胡》,杜甫的《绝句》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春景美如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感情。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归还学生的课堂地位,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补充教学内容,以便在强化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获得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价值与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