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自教育特色的高中走班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0-11-24唐淑静
唐淑静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 重庆 长寿 401200)
引言
选课走班制提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自主选择个人的专属课表,但与传统固定的行政班相比,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凸显了各种新问题,面对实行走班制管理模式下带来的新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迫切需要作出相应改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五自教育为基础,分析走班制背景下高中生心理素质现状,克服走班制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教育中的困难与挑战,给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赋予新的内涵。
1.走班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1.1 走班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高中生处于心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需要外界的正确引导。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传统的高考制度是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的,难以体现地区的差异性,造成选拔的片面性,与新高考制度对比则较为单一。而走班制的开展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选择,在自我认识和探索过程中享受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当前我校主要是针对高一学生实行走班制的管理方式,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他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选择科目与安排课程时没有参考对象,许多学生因此而迷茫不知所措,家长也会施加压力,学生还不能完全习惯依靠自己,不熟悉教师,有问题也不敢问,教师也难以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学生丧失归属感。
1.2 走班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是体现在: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发展。三是对于高中生将来迈入社会,接触各种新事物并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四是为优化走班制,推动高考新制度改革,落实教育新内容的需要。
2.走班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实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走班制的需要可以采用“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关注,每名导师负责固定小组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并且在各个年级设有教育顾问、心理咨询师、常规项目、诊断与评价项目等小组,各个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是由双向聘任制来选定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来选报,确定负责人后再由负责人来选定项目组的成员,形成双向选择,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再选定管理主体后,要求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的工作任务,便于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2.2 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行政班取消后,可以按照导师来组成小的班级单位,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关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比赛等等,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留下深刻的认识,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沟通与交流之间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在集体中获得他人的认可,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走班制下,有的学生会因为缺乏学习和活动的同伴,而导致自我认同感比较差,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弊病,缺乏自信心。利用小集体的活动形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比较和合作当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有意识地规范个人思想和行为,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3 完善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面对走班制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仍需要回归到根本上去解决,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走班制的教学管理机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促使学生更快适应到走班制的学习方式中,开设一些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教育活动,比如教育讲座、交流会、咨询师沙龙等等,帮助学生调节压力,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帮助学生走出过渡期。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拓展相关活动来改善心理问题,弥补走班制的缺失之处。这些心理健康活动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导师也需要跟学生一同体验,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排摸疏导。
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改善走班制的弱点,突出重点内容,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当前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应对,从而强化学生对新制度的适应能力,促使其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的能力,推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