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激励理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4李颜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李颜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高校开展篮球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进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对于学习者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励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有意义而重要的理论范畴,它注重激励和指导学生,从社会心理学上看,激励理论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动机。教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创新教育方式、采取激励教学,日益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只有做到合理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调动学生对篮球的练习兴趣。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必要性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概念
整合激励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者的个性需要,通过创造教育情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来提升课堂效果,从而训练学习者综合才能的发展,达到高校改革的教育目的。激励教育利用老师授课技巧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由探索型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对练习篮球的激情,使枯燥无味的学校篮球课程变得更有乐趣。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课程成绩,还能够培育学生体育意识、强健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竞技精神。
(二)整合激励教学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高校课堂开展中,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各个阶段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大有差异,但是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来采取相对的激励教育。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由学生综合学习发展和学习热情程度综合决定的。因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原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属于学生内在的因素,且其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所以很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性提高。但是学习热情程度是可人工控制的。于是,如果学生学习力不足时,教师可以采取心理刺激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这也正是相对于某些后进生,教师如果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来诱导学生激发起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成绩[1]。把激励理论运用于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上,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篮球课堂作为学校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基于学校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课堂有效性相对低下,学生对于篮球教学的参与度较低,无法达到学校体育课改的目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把激励理论运用于高等学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已势在必行。
二、整合激励理论在高等院校篮球课程中的实施准则
(一)激励机制要因人而异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者在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的激励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对于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发挥引导功能,以帮助学习者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探索的更进一步。而对于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则要起到鼓励功能,以帮助学习者能够在本来的基础上往上跳一跳。如果老师对于学生采取无差别的教学方式,对于大部分优等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差等生很难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会导致优等生缺乏前进的动力,而差等生会很难跟上学习进度,使得学习者对学习出现畏难情绪,也因此很容易形成了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对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灵活的把握。
(二)激励教育要做到奖惩合理
不管教师采取奖励还是惩罚手段都影响着激励效果。激励教育要坚持奖惩有度,例如有学生不重视篮球教学,认为篮球属于副课,学生在篮球教学上懒懒散散、破坏教学秩序,而教师可以适当合理的采取处罚手段,但是,教师要把握好惩罚的力度,但假若惩罚过重,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到正常教学,而假若惩罚过轻,则学生也就很难意识到错误,甚至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教师对于一些成绩提高得比较快的学生也要加以适当合理的奖赏,但同时对奖赏也要有分寸,假若奖励过重,很易使得学生形成骄傲自满和不思进取心理[2]。而奖励过轻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不会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激励要坚持公正性和合理性
公平合理是激励政策的重要准则。学习者如果觉得自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率。所以切忌优待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差等生,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要作出及时合理的奖励,当然对行为错误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坚持一视而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发挥激励教育的实效性
有效性是老师进行激励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适时和有效的激励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当他们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他们所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肯定,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对其进行激励,提高其进取的积极性。如果激励缺乏有效性,则激励手段产生的效果势必会大幅度降低。
三、我国篮球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篮球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正大力倡导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但从目前我国篮球教学的分析来看,仍有一些学生对篮球课程兴趣比较小,尤其是大部分女学生觉得篮球是男生的运动,所以较为排斥篮球课程,经常找各种原因逃避篮球课。通过分析以上现象,我们深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篮球课缺乏灵活性,高校教师大部分是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呆板、形式化,原本属于休闲的篮球教学已成为与主课相同的任务性质,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已经很难感受到篮球的乐趣,所有的篮球练习都只是为了考试。因此,大学篮球课程教学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何通过采取激励措施运用到大学篮球课程教育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成课程的目标[3]。
(二)高校篮球器材不健全
除去了以上所说的因素以外,高校还存在着篮球体育器材与设施不健全的现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只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设备的投入,对篮球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其在篮球课程教学器材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较其他专业的学校较小,从而也很难实现篮球课程上原有的“体育”功能。也因此在这样教学环境下,很难营造好的篮球课程教学气氛,学生很难在高校篮球课程中得以锻炼[4]。综上所述,由于目前中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整体状况还是很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反思,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并让学生们能够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提升对于体育的兴趣,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因此,篮球教学模式改革亟须进行。
四、整合激励理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要特别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
对于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篮球属于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技能,其掌握的动作比较缓慢,而且动作的完成往往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控制个人情绪,不仅不能责怪,反而对于此类学生要更加的耐心,仔细的对其进行动作讲解。然而,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因为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不足而得不到老师的赞扬,这需要教师利用激励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学生通过认真努力进行训练,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只有享受到鼓励的喜悦,才能增加对于篮球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更有激情的参与到今后的篮球课程训练中。
(二)激励的次数不宜频率过高
如果教师表扬的频次过高,那么学生则没有了所谓的期待心理,教师若能恰当的对学生的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这样的激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如果教师对学生鼓励频率过高,就会让学生缺乏对被教师赞扬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掌握好鼓励的频次与范围这两个维度[5],因为过高频率的鼓励不仅会使学生变得骄傲,而且还容易使其失去进步的动力,进而使得激励教育适得其反。
(三)设置的激励目标必须要契合实际
在篮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设定过高的目标,教师应减少设定盲目、不切实际的目标的行为,导致学生努力也难以达到;同时,教师也不能设定目标太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给学生设置目标要设定跳跃起就能实现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正确的评价
在篮球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进行评价,从多个角度全面考察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不能只唯成绩论,让学生明白成绩并不是课堂学习最重要的目的,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
五、结语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要针对课堂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科学规范和理念创新,抛弃传统的应试型课堂教学,走出传统课堂教学误区。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平时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对篮球基础知识教学,而且也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与篮球技巧的训练,整合激励理论在调动学生潜能方面,较其它教学手段而言优势十分明显。高校学院在篮球教育课程的设计上,应改变传统的结果导向和填鸭式教学方式,把对学生的考察重点更多的向篮球课程中的练习过程倾斜,通过设计内涵丰富充实的篮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并在篮球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设定合理的目标来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和成绩及时进行反馈和强化,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