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0-11-24张敬茹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张敬茹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在国内的举办如火如荼,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发生了多起意外事件,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历届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工作手册及相关资料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2019温州马拉松的实地调研,发现温州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进而为温州马拉松赛事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
一、医疗保障对于马拉松赛事的重要性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周期性极限耐力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伤亡事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1]。马拉松赛参赛人数众多,且多为非专业运动员,这些参赛者平时缺乏规范性锻炼、准备活动不合理、竞赛中体能分配不均以及个人身体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比赛中容易受伤或发病[2]。
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在马拉松这种长时间、远距离、高强度运动的竞赛项目中,发生最多的伤病为各类骨骼肌肉损伤和外伤[3],包括肌肉痉挛、水泡、踝和膝关节损伤等,多数伤病都是轻微的,但也有一些运动员发生严重的伤病,需要转送医院进行救治,如心脏骤停、严重中暑、休克等[4]。有研究发现,长期缺乏锻炼者在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比经常锻炼者要高50倍[5]。
二、温州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现状
(一)温州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基本概况
温州马拉松的医疗保障体系共分为常规医疗保障和突发重症医疗保障两部分。常规医疗保障负责伤情处理,有抽筋、擦伤、轻度脱水等情况的选手,向沿途医疗区求助。组委会沿赛道从起点开始,每隔2.5公里设有医疗区,赛道共设19个医疗区。突发重症医疗保障由20辆救护车(各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驾驶员)和50台移动AED(由50名专业AED导师和50名救护员使用)以及400余名医疗志愿者共同构成无缝衔接的应急救援保障系统。
(二)温州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工作内容
在温州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方面,温州市卫健委作为主要负责单位,统筹安排医疗保障工作并组织实施,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医疗保障组织机构的设置、医疗保障工作方案的制定、医疗器材和救护车的配备以及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
2019年温州马拉松赛事设置了医疗保障机构,医疗保障领导小组由温州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市卫健委保健处、保健中心及各医疗单位分管副院长为成员,还专门成立医疗保障部办公室(由市卫健委干部保健处牵头负责)。共派出医护人员153名,专业AED导师50名,救护员50名(人员由市红会培训)。医疗志愿者450名。
(1)医疗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各有关单位的工作协调、制定马拉松医疗保障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2)现场救治与医疗转运组
包括组长、医师、护士和志愿者,负责现场参赛者突发伤病的急救,以及紧急调度救护车,将发生危重伤病或者不能行动的患者送至就近定点医院。此外,对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的赛前培训也由该组负责。
(3)定点医院
由表2可知,当进水氨质量分率在0.005时,压力101.3 kPa,塔顶冷凝液为原水的2%,温度30.3℃,氨浓度0.257,塔釜液氨浓度3.62×10-4。
安排定点医院,成立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救治专家小组,并在医院安排专人负责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强调加强急诊值班,开通绿色通道,在比赛期间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接受医疗救治指令,并将有关伤病员的诊治情况逐级向上级部门报告。
2.医疗保障工作方案情况调查
在温州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方面,温州市卫健委作为主要负责机构,统筹安排医疗保障工作,负责制定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急救操作规程并负责组织实施。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大致可以分为四块内容:救护车配置、医疗站配置、移动AED和救护员志愿者配置以及人员培训方案。
在救护车配置上,赛中共配置保障救护车22辆,每辆救护车配置驾驶员1名,医生1名,护士1名,共派出医护人员66名,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和急救药品等。
在医疗站配置上,在赛道的起终点和赛道沿途科学设置医疗救护区和赛道救护车,设置现场救治与医疗转运组,确定赛道沿线定点医院并明确其职责。比赛沿线共设置19个医疗救护区,分别是沿线每2.5km设置一个(共20个),起点和迷你马拉松终点各1个,会展中心设2个。每区配备内科、外科各1名医生和1名护士,比赛期间共派出医护人员71名。
在移动AED和救护员志愿者配置上,比赛沿线共设置50个AED点(1km设置一个),50名专业AED导师和50名救护员(人员由市红会培训),每100m设立1名救护员,救护员由市红会组织培训和选拔。每1km配置1名专业AED导师、1名救护员和1台AED,共47个站点。终点配置4名专业AED导师和1名救护员,4台AED。
在人员培训上,组织医疗保障人员,包括救护车人员(包括司机)、医疗点医务人员以及使用AED的医务人员参加赛前马拉松急救专业培训,协助市红十字会做好医疗救护志愿者培训,统一指挥调度赛事医疗救护专业医生、医疗救护志愿者和各类医疗救护资源,对比赛选手进行全面立体化的保障。
医疗保障工作方案整体上涵盖了马拉松医疗保障的内容,能够满足马拉松参赛者的基本安全需求,但是工作方案也存在整体不具体、部分不合理等缺陷,比如缺乏恶劣天气情况下的保障预案,在救治流程和人员培训内容方面不够具体,使得在全方位保障参赛者安全方面存在漏洞。
3.医疗保障器材及急救药品配备情况调查
比赛现场配置保障救护车22辆,救护车内备有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和急救药品等。定点医疗站配备有急救箱(内科常用药)、氧气袋、吸氧管、冰袋、冷冻喷雾剂、创可贴、血压计、听诊器、胶布、绷带、棉垫、敷料、无菌手套、棉球、棉签、血糖检测仪、简易呼吸器、剪刀。此外,比赛沿线共设置50个AED点(1km设置一个)、50辆电动车和50部对讲机(设备由市体育局负责安排)。
4.对医护工作者和救护员志愿者的人员培训情况调查
为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比赛开始前赛事组织者要对医护工作者以及志愿者进行培训。2019温州马拉松医疗保障人员,包括救护车人员(包括司机)、医疗点医务人员以及使用AED的医务人员,于赛前一天、两天分两批次,参加赛前马拉松急救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救护车人员及救护车进行赛道演练。AED医疗人员和救援队志愿者也逐一进行实战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马拉松赛道急救与医院内急救的区别、马拉松赛道内抢救心脏骤停的原则及救护车转运原则、热射病的早期发现及抢救原则、马拉松赛道内如何正确的使用AED、马拉松应急通报和指挥系统的设立以及对讲机的使用方法。培训时每一个使用AED的人员要在现场逐一进行实战考试,并且对于对讲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各自的工作岗位及公里位置,进行现场提问。
从总体来看,温州马拉松赛事组织者对医疗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参赛选手的比赛风险,使参赛选手在发生运动损伤时可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马拉松赛事进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赛前对于马拉松运动的潜在风险宣传不够、医疗保障工作方案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对于医疗救护员和医疗志愿者的培训还需加强,以及医疗设备和物资的利用率还待提高等问题。
三、温州马拉松赛医疗保障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障工作方案不完善
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在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的布局,以及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方面不够具体,应进一步完善。
1.医疗设备和救护车布局不合理
医疗保障工作方案中在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的布局方面,没有完全根据路段伤病发生概率进行合理分配,比如终点或者靠近终点3~5km以内是猝死发生率最高的路段,从提高利用率和保障率考虑,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的分布应根据路段情况做相应调整,从起点到终点逐渐密集。
2.对于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不足
一场马拉松的医疗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招募的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基本上是来自各医院的内外科医生,他们在医院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马拉松现场常见的一些危重伤病缺乏相应的处理经验和能力,对于心肺复苏技术掌握不足,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组织专业培训仅在赛前两天进行,培训的时间和频率太少,在两天之内完全掌握培训内容是不容易的,同时也不能保证受培训人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和巩固程度。
(二)与国内外高水平马拉松赛事在医疗保障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外有很多马拉松赛事办赛经验丰富的城市,他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做法可以说相对完善,比如北京马拉松赛事中设置了50名具有执业资质的在职医护人员作为医师跑者进行全程跟跑[6],这样就可以随时发现危险情况展开救助,极大减少了参赛运动员的参赛风险。而温州马拉松虽然也招募了医疗跑者,但是数量仅有北马的五分之一,这对于全方面保障参赛运动员的安全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国际马拉松在每一段距离都有医疗小组手举医疗提示牌提醒在特殊时段加强保护[7],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提醒参赛运动员注意在特殊时段和路段加强防护,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赛事组对于参赛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值得温州马拉松学习。
国外的马拉松赛事如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灵活设置参赛门槛,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分别设置了最低报名标准,成绩达标的报名者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报名系统一般要开放7-15天参赛名额才能报满[8],这种做法能够在赛前就对赛事进行严格把关,使得参赛者都具备良好的体能和丰富的参赛经验,从而能够在赛中更好地分配体能、把控身体状况、防止人身意外事故的发生。而温州马拉松甚至现阶段的国内马拉松,在报名系统开放数小时后参赛名额就被哄抢一空,其中没有参赛经验、未参加过系统训练就贸然报名的参赛者大有人在,因此大大增加了赛事安全风险。
(三)对于马拉松运动的潜在风险及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国外顶级马拉松赛事举办方会基于赛事特点,在赛事主页上提供医疗建议和指导、训练计划、比赛指导、常见症状特征判定和处理措施(脱水、抽筋等)、残疾人运动员须知、各跑步团体报名方法甚至旅游方案等,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参赛者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一定程度上缓解马拉松现场医疗保障工作压力,还可以给广大跑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体现除了赛事组织方的人文关怀,值得借鉴。而温州马拉松赛事主页上没有关于医疗建议和指导以及比赛中常见症状特征判定以及处理措施的介绍板块,也没有马拉松常见损伤、安全预防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内容板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州马拉松在对于马拉松运动的潜在风险,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方面存在不足。
四、改进策略
(一)完善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参赛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首先,在医疗设备和救护车布局方面,总结之前的经验,根据路段情况,从起点到终点逐渐密集,定点车辆完成任务后逐步向终点推进,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现场指挥协调,如出现起始路段救护车跟随3名以下的少量参赛运动员,则将救护车换成医疗摩托车进行跟随,而救护车继续向前推进支援伤病发生率较高的路段,避免医疗设备“浪费与短缺共存”的现象。
其次,在对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方面,应增加培训时间和频率,至少在赛前一周进行一次培训,以确保参加培训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巩固培训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马拉松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工作者对于马拉松知识的普及和掌握度。
(二)借鉴国内外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经验,完善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
在赛事中招募更多的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跑者进行全程跟跑,满足参赛运动员的安全需求,全方位保障参赛者的人身安全;在每一段距离的医疗小组设置人员手举医疗提示牌,进行安全防范提醒,既可以增强参赛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可以体现赛事组织方的人文关怀;在赛前对参赛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风险和安全防范医疗常识宣讲,使参赛者加深对马拉松运动风险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从根本上保障参赛者人身安全;灵活设置参赛门槛,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合理设置参赛门槛,吸纳既有参赛激情又有参赛能力的选手加入赛事,进一步加强对参赛运动员的保护。
(三)加强对马拉松运动潜在风险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工作
在温州马拉松官方网站主页上提供医疗建议和指导、训练计划、比赛指导、常见症状特征判定和处理措施(痉挛、抽筋等)等内容,为马拉松参赛者、马拉松运动爱好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全面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安全防范信息。同时,动员赛事组委会各方力量,开展马拉松运动风险和医疗保障的宣传工作;可以成立专门的马拉松运动安全宣传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马拉松参赛安全宣传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体的作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参赛者充分认识到马拉松参赛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五、结语
本文主要对2019年温州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做法进行了调查,温州马拉松自2015年办赛以来虽然没有发生过重大医疗事件,但是每一年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在医疗保障工作方案的制定和马拉松运动潜在风险的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国内外高水平马拉松赛事在医疗保障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温州马拉松的医疗保障水平,应注重对每一届赛事举办后医疗保障工作的总结,完善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加强对马拉松潜在风险的宣传,并且向国内外高水平马拉松赛事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做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