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写好作文

2020-11-24武威第十九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学性感官习作

○ 武威第十九中学

对于中学生来说,有没有主动开放感官的习惯,有没有主动训练感官的意识,是能否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可以说,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就是不断训练自我感官的过程,忽视了这一点,很可能是缘木求鱼,吃力而不讨好。

一、引导学生学会用感官来写作

真可以说是习作最重要的特质,它要求作者书写的必须是真人、真事、真景、真自我,即真实地表现自我以及亲历的客观世界。要达到真的要求,作者就必须打开自己的感官,实实在在地去观察、感受和体验,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是假、大、空或人云亦云。进一步说,若习作中没有感官的痕迹或影子,或者不是感官真实所得,那么抒发的感情及表达的思想便大打折扣。

真是习作的魂魄,是习作时必须坚守的底线和操守,不管人们对习作持怎样的观念和看法,真都不能丢,否则会在习作的路上越走越远。作者必须时刻对假、大、空的叙述或描写保持足够警惕和远离,这不但是对艺术真的捍卫,也是一条正确的写作之路。

二、引导学生学会开放自己的感官

作家丁玲说:“作家一定要看见旁人能见到的东西,还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看不见的指特征的、细微的、被人忽视的,还指蕴含的精神形貌。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关键体现在看不见上。作家茹志鹃说:“从生活中寻找出那种闪光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里点出了两点:一是闪光。二是属于自己的。

习作经验告诉我们,要让习作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就要不断感受再感受、体悟再体悟。说到底,写作中的联想、想象、感受、思考等写作活动,无一不需要开放自己的感官。可以这样说,文学性是作者在无数次深入生活且时时开放感官的基础上获得的。要让习作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要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颖的感受,作者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感官,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和品质。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及时捕捉生活,就不能从生活中发现新鲜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内容来。

三、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用感官来写作才能对读者的感官产生作用,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翻阅那些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若细加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素材都来自于感官的活动,即作家有意识地观察、感受、思考等。作者是否自觉或有意识地用感官来写作,从作品中可一目了然。可以这样说,好的作品必然有感官的浓浓活动,也势必对读者的感官发生影响,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作品,产生触发、感染或唤醒的作用。再进一步说,充分运用了感官来写作的作品,必然是个性的、新鲜的、活泼的,也必然能起到作品应有的影响和感染作用。

四、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获取的素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习作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在你需要时再次以清晰的面貌呈现到你眼前,对于开放感官后所获得的素材,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若懒于记录,就会时过境迁,所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渺然,实在是一种浪费。观察和记录,是搜集写作素材必不可少的过程,凡是在写作上有成就的作家,都有勤于记录的好习惯。比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出门总是带着笔记本,看到有价值的材料就马上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记录的好习惯,把每天的所得所思所感及时记载下来,形成自己丰富的资源库或素材库,这样到用的时候才不会捉襟见肘,抓耳挠腮。

总之,运用感官来观察是获得素材的必经步骤,这个过程越细、越扎实、越投入,就越有可写的东西,就越能体验到写作的兴味和乐趣。另外,只有把实写好了,才能较好地做到由此及彼、由实到虚,从而让情感、思考直抵内心深处。

猜你喜欢

文学性感官习作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