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
2020-11-24靳晓斌杨红果
靳晓斌,杨红果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的制度设计,指明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鲜明导向,强调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整体目标。于此而言,体育课程是每位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五位育人”的核心一环,是高校实施实践育人、课程育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为契合“铸魂育人”思想对普通高校体育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更高期盼和要求,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协同育人效果的“最大公约数”,探讨梳理、研究分析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 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所有课程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都蕴藏着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沿用陈华洲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理解,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发利用,致力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体育物质、文化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其中,“一定的历史条件”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时效性,“能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利用”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倾向性,“各种要素的总和”包含与体育相关的所有物质、精神资源。现阶段,体育课程的开展须旗帜鲜明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阐释解读,有力坚守新时代育人思想对体育育人思想的指导引领。
体育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而充裕,在显性教育方面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在隐形教育方面有特别的实践属性,整个教育过程大学生主体感受性强、理解程度深刻。在体育课程中,以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有了底气、接了地气,增加了感应力和接受力。对当代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生硬的说教和纯粹理论的灌输,难以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和共鸣,而体育课作为身心认知课堂,其实践性和隐蔽教育性更易达成大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的价值目标。与此同时,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中强化的价值观教育,又在价值引领下丰厚体育知识的底蕴、推进运动技能的形成。由此,体育课程中潜匿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广大教师进一步认知,其发挥的教育功效尚需进一步拓展。
2 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内容
2.1 以强身报国为宗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有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健体当是体育课程开设的本质,保家卫国、建设祖国应是体育锻炼的深层情怀。体育课程中应阐发“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合格建设者”对高校大学生健强体魄的要求,勉励大学生强身强国的锻炼诉求。观看或参与中外大学生的体育竞赛尤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热情及爱国热情,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世界体坛上,中国体育代表了中华文化,武术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全球推广展现了中华体育精神,增强了中华文化认同,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根脉情结。
2.2 以体育道德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在开发思维、调节感情、强化意志方面有着强大思想育人的功效。体育道德中倡导的尊重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和敬业精神,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融相通。在体育课程中,不同的运动项目所涵盖的思想教育内容各有不同,如球类项目锻炼大学生机智勇敢的品格,跑步项目铸就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集体项目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课堂教学比赛环节有助于历练大学生胜败观,体育的课堂常规及体育游戏的竞赛规则能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与组织纪律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弘扬公平竞争、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这对大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建设良好生活秩序的行为意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3 以体育文史为主线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
在体育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项运动技能趋于科学和成熟,体育的文化史料随之愈加丰富和多彩。中国体育运动史上,体育名人层出不穷,体育成就不一而足,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自强的中国人提振精神的呐喊,“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球外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经典故事,中国健儿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风雨历程述说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体育课上教师结合运动项目起源、发展讲述的一系列人文史例,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项目本身的热爱,更能引发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2.4 以空间环境为依托的多维开放教育资源
“环境育人”既是实施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切口,也是学校育人水平全面提升的突破口。学校体育环境具有多维特征,体育教师可利用严寒酷暑的自然环境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可利用对各种器材教具的使用进行安全教育,可利用体育游戏的场景模拟社会化的教育。体育课程是开放性大、涉及面广的活动课程,是在四季变换的大自然间、在广阔的田径场地、篮球场地或运动场馆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其间迎面的春风、飞扬在操场上空的国旗、悬挂在运动场四周围网上的标语抑或陈列在场馆的名人雕像、奖状奖杯,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爱国情怀、进取精神的激励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引导作用。师者言传身教、学者共情互通的交流切磋方式有益师生情感传输,有益推动师生共同体意识。另外,人性化的场地器材设计与合理化的运动环境布置,对大学生在审美、情感、想象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调适作用。
3 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课程转型:注重人文素养良好培养,加大民俗体育开设力度
人文素养对人本建设起着基础作用,具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育完全人格的首要功效。体育课程中应注重对运动项目的人文解读、历史探寻、价值引领,充分运用哲学、政治、文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多维阐释,挖掘其精神内涵,对应新时代思想深层解析。体育史的课程设置宜居首要位置,可以介绍体育先贤人物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效仿的榜样,可以撷取先贤的思想精髓激励学生进行时代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分享体育运动的前沿动态,增加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形势政策的了解,从而自觉担负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大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的推广,旨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民族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铺陈积淀,有鲜明的地域风情与文化特征,这对感知中国文化魅力、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有着独特的含意。武术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热爱的运动项目,凝聚了大学生的文化共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亲和力。
3.2 教师转型: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政治育人能力
体育教师注重人文素养提升的意识有所改观,现有教师普遍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难以精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体育问题和看待体育现象,这与新时代“四有教师”的要求不相匹配。体育教师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时切记做到多读与思想政治素养有关的书籍,勤于结合体育工作领悟书中的原理,做到读懂悟透;多与政治素养高的人在一起,以“看齐意识”提升自己政治修养。
体育教师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同时,一定要增强个人的思政育人能力,切实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落实到教案设计、技能传授的教育教学上。体育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须加强个人德育修养,做到言传身教相一致、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相一致,带领大学生结合具体的体育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容,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向导。
3.3 教育转型:强化情感育人工作效应,发挥环境育人隐形功能
体育课堂是“以身示范”的开放性实践课堂,充斥着大学生高涨与低落、欣喜与沮丧的各种情绪,师生间感同身受般的沟通交流易于产生情感共振共鸣。教师尊重与关爱学生、鼓励与信任学生,大学生便会有愈加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体育课堂上师生一起跑圈热身,教师不做单纯的“看客”或指挥者,大学生更易接受教师的教导、敬仰教师的职业。“亦师亦友”的情感枢纽能够增加师生情谊,也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
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最具艺术性、深入性和长效性。学校体育课程中,运动环境的布置、教师的言行示范、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隐形中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影响和涵育了学生品行。“掷铁饼者”的雕塑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体育竞赛时奏唱国歌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奖杯奖牌的陈列和体育名人画像的张贴都能激励青年学生奋斗的情怀。优越的体育环境氛围,对体育育人的成效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4 机制转型:完善融通课程体系建设,运用多维渠道协同育人
只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才能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成功发力。对于课程融通而言,要融会贯通思政知识与体育知识,就要在知识构架上有对应性和一致性。对体育课程自身而言,要优化各科目间的排列布阵,加强一体化知识体系建设。对于整体课程设计而言,要注重挖掘体育课程中与思政内容直接相关的部分进行思想教育,如对体育道德、体育文史等内容的重点发掘。综上所述,课程体系建设要适配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
脱离“孤岛化”的思想政治课育人,就是开发多维多向的育人渠道,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协同育人模式。辅导员、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都应关注体育问题,阐析体育社会现象,以体育为介入点实现大学生思维提升和价值引领。单一知识内容具有多维教育向度,如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既可作为文学题材赏析也可作为体育知识学习,亦可作为思政知识解读。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体育道德建设、学校运动文化传统、学校领导的体育认知等多维渠道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 结 语
探索梳理体育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贯彻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制度“课程思政”理念,对于发挥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含体育道德、体育文史等显性教育资源和以知识技能、场地设施为纽带的隐形教育资源。新时代在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应注重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