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失范与重构
2020-11-24黄博文赵志明郑立杰
黄博文,赵志明,郑立杰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教育价值是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呈现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表现出了满足与被满足的属性,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过去的5 年里,不断搭建制度体系、部署特色校、完善竞赛体系等,可谓成果颇丰。但随着校园足球开展的深入,各类问题逐渐浮现,导致其屡屡“出界”。校园足球发展目标应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价值取向应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因此,本文重新审视校园足球教育价值,探究其失范原因并重塑,使其保持生命力与活力并不断适应校园足球的发展。
1 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失范
1.1 应试主义使校园足球教育价值偏离
2019 年7 月23 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强调,我国对校园足球特色校的布局,形成了畅通的升学通道,涵盖了特色校对口升学机制,解除了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1所高中对应2 所初中、6 所小学的校园足球特色校布局,是为义务教育阶段专门开辟的一条校园足球升学通路,国家对校园足球升学道路疏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随着足球项目与各级择校和升学考核体系的接轨,其难免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在国家政策的倾向和升学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家长将足球特长生视为升学考试的一种“捷径”,针对考试项目的突击培训,体育应试教育的涌入,致使足球考试乱象丛生。应试主义阴影的背后,是利益相关者漠视校园足球教育价值,背离素质教育,将足球考试引入歧途,致使校园足球教育价值偏离正轨。
1.2 教育者自身的缺陷使校园足球教育价值流失
教育价值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教育价值失范的背后,教育者亦存在问题。针对教练,政府在积极探索退役运动员入校任教机制,退役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虽突出,但其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薄弱,执教中易出现重竞技轻教育的现象。而教师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因缺乏执教经验而掣肘,两者教学观念与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其在部分教学问题上存在分歧,使之成为教育价值流失的原因之一。
足球教育与 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质量受家长的教育方式、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的影响。然而部分家长的体育教育理念滞后、“言传”与“身教”不统一、教育方法的缺失等问题使其难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家庭教育成为校园足球发展的阻碍。
1.3 竞技思想与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相背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四位一体”(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与校园足球理念中的“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有着高度的契合。竞赛作为校园足球的一部分,也应履行育人职责。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完善四级联赛体系,使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现“大满贯”。精英运动员追求成绩无可厚非,但学生运动员应注重比赛参与,淡化比赛结果。校园足球竞赛的初衷是让学生接受足球教育、体验足球乐趣、提升足球技术、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等,但过重的竞技思想致使参与者常以获取胜利为唯一目的,忽视“以赛育人”的教育价值。教练因不服判罚对裁判随 意指责,队员因场上问题大打出手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这种“成绩至上”的观念的原因是参与者忽视了校园足球竞赛应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仅是比赛,教练、参与者等对竞赛性质的错误认知,使校园足球竞赛不能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导致校园足球竞赛中教育价值失范。
1.4 社会舆论的质疑与校园足球教育价值观相背驰
近年来,我国顶层足球竞技表现不佳,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四十强赛上差强人意的表现再次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媒体对中国足球赛事的质疑情绪甚至蔓延至中国足球事业。受多年来举国体制的影响,顶层竞技水平一直被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现实中,国人将中国足球顶层竞技水平的看衰逐渐演变成对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质疑,把重振中国足球的大旗压在校园足球一方身上,忽略了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只关注未来中国足球的崛起与中国足球明星的培养。社会对中国足球事业的紧迫感是正常的,但“急功近利”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这层“急功近利”的阴霾笼罩着中国足球事业,迫使校园足球急于做出回应,其催生的教育乱象正不断反噬校园足球,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尽人意,形成了恶性循环,延滞了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实现。
2 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重构
2.1 丰富评价内容,重视德育考核
由于中国人口压力、社会环境、择业观念等实际情况的存在,应试教育在中国会长期存在并在短时间难以根本改变,因此,思想战略应由“等待应试教育倾向的根本转变”向“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推动素质教育”转变,从现有条件的完善和补充中寻找出路。
体育考试是对体育教学实施与成果的检验,反映了体育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起导向作用。在“立德树人”的校园足球背景下,重视德育考核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成效的考察,彰显了德育工作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档案的考察,将道德品质考核纳入考试评价,完善足球考核标准,丰富道德评价内容,优化评价体系,提高道德评价在升学考核体系中的价值,这既是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回应,也为校园足球教学发展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
2.2 强化教育者的自律,加强教育者自身建设
教育者应加强自身建设,先以教育 之范律己才能以教育价值育人。首先,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校园足球教育价值观,这有助于教育者树立“以球育人”的观念,规范教育行为,明确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教育者应参与各类足球活动,钻研足球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理念,发挥榜样作用,让教育者切身感受足球活动的价值与魅力,重拾对足球的热爱,并以此为媒介,与学生进行足球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做到言传身教。
2.3 规范竞赛体系,突出教育价值
首先,运动教育不以胜负论成败,应重在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校园足球作为一种运动教育,其竞赛的出发点应与之相符。一方面提高足球的普及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足球技术、对抗能力,使技能优异的学生在足球事业上取得更高的造诣。这既符合校园足球“大分母抓普及、强分子抓竞赛”的工作要求,也与校园足球教育价值中“育人”的本质相契合。
其次,并非所有的竞赛都有益于校园足球参与者的成长,教育意义强的赛事越多越好,非教育性甚至违反教育原则的赛事要减少 或停止。对于校园足球各类比赛良莠不齐的现状,政府应对校园足球赛事的教育价值进行宏观把握,严控比赛的价值导向,淡化竞赛名次的价值含量,凸显校园足球赛事促进队伍交流,培养学生足球技术、意志品质,提升教练执教水平、管理能力的平台作用。优秀的赛事应深挖其教育价值,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赛事定期开展。对教育价值低,甚至违背教育原则的赛事应及时整改或取缔。
2.4 认清发展道路,夯实足球教育基础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面对现今中国足球事业中出现的成果与问题,教育者更应戒骄戒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从长远 看,我国发展校园足球不单是要振兴中国足球事业,更应以之为龙头,推动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塑造综合全面的社会栋梁人才的教育目的。毋庸置疑,校园足球是改变中国足球现状的一剂良方,但其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也远高于社会舆论的预期,因此迫切要求校园足球改变中国足球事业的现状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实现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实践的锤炼。只有坚持发展校园足球,夯筑足球教育基石,为中国足球事业奠定根基,才能让中国足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结 语
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失范提醒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应循序渐进。面对校园足球中考试、竞赛、舆论、教育者等问题,我们更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理念,依托政府、社会、学校、家庭4 方协作,从完善考核制 度、规范竞赛体系、正确引导舆论、提升教育者素养等方面入手,完成校园足球教育价值的重构,并以校园足球教育价值为向标,指引校园足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