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田径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4陈新宇北京体育大学
陈新宇 北京体育大学
田径作为各项运动的基础,享有“运动之母”的美称。田径作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以走、跑、跳、投掷为基本运动形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虽然田径课程持续在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据重要的教学地位,但是由于田径课程的传统与枯燥,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日益减退。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与结果分析,试图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中小学田径类课程的开展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个城市,每个城市抽取两所学校,共计十所学校的学生、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搜索引擎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每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发放10份、学生发送40份,共计5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78份,回收有效率为95.6%。访谈法:笔者随机邀请两位一线体育教师和两位学生家长进行非结构式访谈,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对田径类课程的态度;对田径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及建议等。
二、研究结果与影响因素
(一)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喜爱度较低
据调查显示,31%的学生喜爱田径类课程;46%的学生对田径类课程无感;23%的学生喜爱田径类课程。可见,学生对于田径类课程的喜爱度较低。在访谈中,学生提到,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和体育游戏等。田径类课程的喜爱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田径运动是通过速度、高度和远度去衡量运动水平,在田径类课程的教学当中,经常会要求表现出最大力量、速度、高度和远度[1]。因而,田径类课程需要学生体现更强的身体素质,例如爆发力量,速度力量等。而为了练习好每一个单项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训练过程枯燥乏味,并不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田径课程地位边缘化
从学生、学校和家长态度三个方面分析田径课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地位。学生角度来看,田径类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相比球类和体育游戏更显枯燥乏味,主要通过重复训练达到动作技能的熟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家长态度角度来看,部分家长认为田径类课程不如球类课程实用,在访谈中,有家长说,即使田径类课程学了用处也不大,而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课程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用到。除此之外,家长还认为田径类课程造成学生受伤的可能性较大,例如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器材使用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伤害。从学校的管理来看,足球、篮球等球类特色校园的兴起,更加阻碍了田径课程的开展,并压缩了田径类课程的课时量。且现在中小学校园更加重视一些新兴项目的培养,例如花样跳绳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在访谈中,有学校的体育教师提到,学校对校训练队的资金投入多用在球类项目上,对于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训练队的资金投入比例较少,原因在于,一些球类项目更容易在区级或市级运动会上争得名次,因此,更加受重视。
(三)教学内容过于专项化
在田径类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通常会采取比赛的方式,而这样充满竞技性的体育课,会让学生产生本能的恐惧心理,学生从内心去惧怕体育课,导致学生会找各种理由去逃避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厌恶田径类课程。从教学安排角度来看,本身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量相对较少,分给田径的课程更少,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教学目标,因此田径类课程的任务量重,负荷强度高,造成学生害怕学田径,体育教师不愿教田径的现象[2]。田径类课程的项目较多,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项目技能,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领悟能力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而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也不愿意教,达成师生双方之间的默契,田径类课程的课时量被压缩。因此,在田径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避免教学内容太过专项化,降低难度,增加一些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运动技能。
(四)缺乏专业的田径教师
近几年的体育教师招聘中,大多要求教师有足球、篮球、武术等专业的运动技能的要求,对田径专业的运动技能要求较少。一方面出于特色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田径类的课程,其它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师也能够教好。而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学校田径专业的体育教师相对较少,且年龄较大,年轻的体育教师以球类项目居多。田径类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而优美,能够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动作的要领[3]。而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会面临动作不标准、对动作技能的讲述不够准确等问题,造成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不够全面,从而降低教学的质量。
(五)田径类项目场地设施设备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校有田径场地设备不足、损坏严重和维修不及时等相关问题。而目前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缺乏体育场地,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老学校。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更多的是由于经费不足等限制,导致缺少运动场地。硬件设施的不足给田径类课程的开展造成阻碍,而场地维修不及时和器材的老旧也对学生的安全造成隐患。例如,超过一半的学校并没有标准的四百米跑道,一些为两百米、三百米的跑道,且跑道上塑胶出现不同的损坏。学校内部分健身路径出现部分器材缺失、生锈、磨损等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而据访谈得知,学校器材室的器材非常陈旧,破损严重,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三、建议
(一)进行田径类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的田径类课程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按照新课程标准,根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将田径类课程与新课程目标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相对应,并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发运特点,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系[4]。相对田径类课程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可以对传统田径运动进行改造,衍生出体育游戏类的田径课程,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田径类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杜绝一刀切现象,做到教学内容有所变通,无须要求一定达到某个标准。例如部分学生的体质较差,可将这部分学生的目标任务略微降低,以此保证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积极性。只有因地制宜,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有参与感,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接受田径类课程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三)预防田径类课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教师的有效预防可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哪些练习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并采取预防措施;练习开始前,检查学生是否为适合运动的着装,检查学生是否佩戴尖锐物品,做好热身活动,充分打开身体,避免拉伤;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力情况,并调节运动负荷;课后做好放松整理。尤其在投掷类项目的练习当中,提醒学生应保持足够的距离,远离投掷落地点,在捡回器械时,应按照教师的统一口令进行。除了体育教师在课程中的预防,学生自身也应该注意提高对田径类课程中伤害事故的预防,例如学校可以在雨天进行体育室内课时,由体育教师教授学生应该如何预防伤害事故,提高学生预防伤害事故的认识,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完善田径项目设施设备
政府部门应重视对中小学的体育教育,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增加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完善田径场地和相关器材,才能更好地开展田径课程,增加学生在田径类课程中的安全性。相关器材的及时更替,可以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同时,增加教师对田径类课程授课兴趣和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喜爱。此外,完善体育场地设施。避免学生在狭小空间进行活动,出现危险的情况。而从安全风险防控角度来说,对场地设施改造将减轻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受到伤害的忧虑。
(五)培养田径专业教师
培养田径类专业教师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在体育教师招聘中对田径专业的体育教师的招聘比例,使学校田径教师年轻化,为校园里田径类体育教师增加新鲜活力。此外,还应该增加对田径教师的专业技能再培养,可以通过邀请田径方面的专家到校开展讲座等方式[5]。此外,注重体育教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的了解,顺应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避免出现学生因完不成统一标准而出现自尊心受损,从而厌恶田径类课程等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