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2020-11-24盛小卫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禾川镇欧洲城龙岭幼儿园

灌篮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创设动作情境

盛小卫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禾川镇欧洲城龙岭幼儿园

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对幼儿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受教学经验影响,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忽略幼儿感受,没有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及时调整自身教学策略,故导致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缺乏吸引力且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失去此教学活动原有的“活力”,难以真正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基于此,幼儿教师需在实践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切实提升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现存问题

在幼儿教学中创设与幼儿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是教师熟知的教学方式,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大部分教师会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但不同教师对情境创设的认知不尽相同,因此会存在下述问题:

首先是情境僵化问题,教师在创设体育活动情境时,没有从幼儿需求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身主观意念出发,通常对某个场景生搬硬套,并未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或者情境创设只是走过场,情境会表现得无趣且生硬,不利于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其次是情境的创设浮于形式,部分教师在对体育活动情境进行创设时没有注重实质内涵,而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营造环境,甚至以创设情境为最终目的,表现出“去体育化”的情况,错误地认为利用多元的形式就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忽视了对体育运动中动作的规范、示范与讲解,也没有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对动作进行重复练习,进而使情景创设浮于形式,弱化了情景创设的实质,使其成为一件华丽外衣。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是提升幼儿运动能力,不可将体育活动与自然嬉戏混为一谈。最后是预设过多的问题,没有重视活动的生成过程,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全面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依据幼儿学情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预设的情景没有切实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兴趣,不仅未能使幼儿掌握新技能,甚至情景中繁杂的环境还对幼儿造成了干扰,抑或是教学活动偏离预期时,教师与幼儿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互动,未能动态地推进教学活动。

二、体育活动情境创设原则

(一)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儿童观中认为儿童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且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知晓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并从这些因素出发制定出与幼儿兴趣及认知水平相符的活动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对幼儿能动性进行激发,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情境的创设以及选择中去,鼓励幼儿自主决定如何创设情境,在活动中玩什么。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足够的空间与时间,需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如某幼儿园滑梯与外部栏杆之间空间狭窄,但很多幼儿喜欢在这个角落玩耍,此时教师并未进行强硬干预,只是加强对幼儿安全的关注,过了一段时间,幼儿用橡皮筋在栏杆与滑梯间进行缠绕,形成了一个钻爬区,此时幼儿在自身所创设的情境中,会获取越来越多的活动方式,有效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也利于幼儿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循序渐进原则

动作发展属于一种渐进过程,因此教师应使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可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阶段,促进幼儿能力提升。比如,用脚带球属于足球基本动作,为使幼儿顺利掌握该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一只小虾,体态表现为躬身踢球,并将“海底世界”设为情景,设置“小虾运粮”的情节,使幼儿尝试用脚部带动足球,此时幼儿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该动作技巧。

(三)动态性原则

运动能力的提升是具有动态性的,使幼儿在任务与环境的同时作用下,才能够发展出最佳运动能力。在情景预设中,教师应明确幼儿的需求,增加与幼儿的互动,体现出情境创设的价值。比如在对幼儿平衡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将“鱼排”作为体育活动情境,采用轮胎与平衡板建出“鱼排路”,但发现幼儿没有兴趣在鱼排路上运动,沟通之后发现幼儿认为该情境较为无趣,此时,教师又将一些塑料小鱼放在路上,并添加了钓鱼的情境,此时幼儿的参与度明显提升了,由此说明,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动态性原则,应将幼儿作为主体,依据幼儿需要创设情境。

三、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合作式体育游戏情境

在当下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合作具有无限的魅力与力量。因此,幼儿教师在对体育活动情境进行创设时可以设定一些合作式的情景,使幼儿在感受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培养出自身的合作意识。比如使两名幼儿分开行走,幼儿均可快速且稳步的行走,之后,再使两名幼儿一起行走,并将幼儿相邻的腿用带子轻轻地固定,此时,两名幼儿相当于在用三只脚行走,进而出现了一名幼儿将另一名幼儿拉倒一侧的情况,基本上无法行走。这时,教师向全班幼儿提问:“在刚才情形中,怎样才能平稳行走呢?”并将带子分发至幼儿,如此便创设出了合作化的体育运动情境,幼儿之间会探讨、尝试、体验、协作,进一步在实践中掌握合作以及配合的重要性,唤起幼儿参与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创设童话式情境

动画片中童话角色以及生动的画面,经常会引发幼儿的模仿欲望,教师可基于此设定情境,组织幼儿对喜爱动画片的情节与角色进行讨论,进而明确幼儿想模仿的片段,并将其设定为体育运动情境。比如关于《黑猫警长》这一动画,教师可开展“直体侧身翻滚”这一动作的练习,使幼儿模仿警长捉老鼠的动作在棕垫上随意翻滚;还可采用橡皮筋、梅花桩等创设出森林的情景,采用橡皮筋当作铁丝网,向幼儿提出问题“黑猫警长穿过铁丝网时的动作是怎样的?”使幼儿进行各种动作的尝试,探索之后,幼儿可知晓仰面爬以及匍匐爬等方式可越过障碍,使幼儿绕过花丛、越过小河到森林中捉一只老鼠,此种童话情境的创设激发出了幼儿对各种动作探索的欲望,并在探索中掌握了相关动作要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多元化的材料,可对活动情境予以丰富,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幼儿的参与感,基于真实感受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取体育技能。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利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比如在对幼儿身体平衡能力进行锻炼时,幼儿教师可设计“小厨师本领强”的生活化情境,该活动中幼儿应该将鸡蛋、大米、水等物品进行安全的运送,此种情境的设定,可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该情境活动的第一个层面是装水与分米;另一层面是如何越过障碍将相应的物品安全地送至指定的地点,既需要幼儿单独完成任务,又需要与其他幼儿合作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幼儿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身体平衡能力,才可顺利越过障碍安全的运送物品,使该活动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与趣味性。在创设生活化体育情境时,教师应明确幼儿基础动作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安全的开展体育运动活动,不可只注重动作发展而忽视安全要素。日常生活中有多数的器具与材料均可作为幼儿动作发展的探究条件。重点是如何选择与运用,以增加探索空间。

(四)创设层次体育游戏情境

幼儿的能力及身体素质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实际情况创设体育活动情境,使情境具有层次性。进一步使幼儿都能够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符的体育活动,这种具有差异化和层次性的情景设定才能使幼儿更好地在体育运动中进步,进而提升体育活动质量。比如在对身体机能与体育素质进行锻炼时,可创设“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情境,对于体质较好的幼儿,可增加一些“障碍”设置,比如隔离桩等,使其在跑跳过程中通过障碍训练进一步强化其自身身体机能;针对于灵活度较差的幼儿,可给予一些投掷类的物品,使幼儿在闪躲过程中提升身体灵活性,在这种具有层次性的体育活动情境中,每个幼儿均能够找到与自身实际水平相符合的活动,均可得到有效的发展与锻炼,从而凸显层次性体育活动情境的价值。

(五)创设社会问题情境

幼儿应认识、理解并体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应养成自律的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发现、多观察,为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比如在开展“我是小司机”体育活动中,就是基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设计的,幼儿喜欢开着独轮车、滑板车进行玩耍,一起玩耍时难以避免“撞车”事故,进而教师可提出“交通规则”相关的社会行为问题,此时会有幼儿提出可以在路上画出两条路线,规定不用的行驶方向以避免拥堵;还有的幼儿认为应该设置红绿灯,使大家有规则可遵守;还有幼儿说应该由交通警察来维持秩序。此时,教师可使幼儿自主商议并决定谁来当交通警察,谁负责切换红绿灯指示牌等,此举不仅有效地开展了体育活动,还使幼儿对交通安全有进一步了解,也可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使生活与学习更加有序。

四、总结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会以自身生活经验替代幼儿生活经验,这种情况下创设出的情境教师会认为较为合理,但实际上可能是脱离幼儿生活的。因此在对体育活动进行情境创设时,无论是针对哪种情境,教师都应做到换位思考,从幼儿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创设出幼儿感兴趣、熟悉并且符合实际的活动情境。就幼儿教师而言,任何一种情境的创设均应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情景中去观察与发现。教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以使幼儿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对体育活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引导幼儿利用环境资源,去对事物以及问题进行探究,改变幼儿被动学习的局面,将幼儿兴趣与教师智慧进行交织,达到幼儿在互动中分享、在合作中探索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创设动作情境
下一个动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