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0-11-24临潭县城关第一小学
○ 临潭县城关第一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插图。运用插图这种直观、美观、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既有利于课文意思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初步接触文字这种间接、抽象的认识工具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可代替的优越性,插图艺术对小学生以形象观察从而对事物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感性经验,以便抽象概括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为插图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变换多姿的线条和绚丽美妙的色彩呈现在学生面前,紧紧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也不管是自觉的还是引导的,小学生在对插图欣赏的过程中会对动植物的形态和特征产生注意,对人物的形象外貌和神情产生注意,同时还会对各种现象和关系产生注意、对比和联想。这种产生注意、对比和联想的过程也就是观察的过程,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对比,产生联想,就说明他们已初步具有了观察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文中的插图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花鸟鱼虫、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日月星辰、童话故事等各个方面,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审美欣赏、审美理念等方面的享受和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插图,可以通过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对其深刻记忆。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的,而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为学生提供审美感受的同时寓教育意义于其中。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课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而插图是以线条色彩为表现手段。语言文字所表现事物是抽象间接的,而线条色彩表现事物则是简单直接的。不懂语言文字的意思就难以理解事物的内容,而借助插图则可以直接理解事物,借助插图理解课文要比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准确度更高。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认识是外界事物对人脑刺激而形成的,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人类社会又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插图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主动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并通过认识来辨别事物,思考问题,积累经验,指导实践活动。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根据大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想象在人类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它们强调的重点也不同,课文强调的是整体而插图强调的是局部,插图能扩充课文的审美领域,特别能把课文内容没有表现出来的有意义且寓有诗情的东西发掘出来。学生在阅读时会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因此学生虚构人物形象,或相像自己当宇航员等都是运用旧表象建立新表象的过程,都是通过想象活动来完成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有利于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如果体现在插图中,就能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体会道德品质的感受,通过对插图美的感受,学生的感觉敏锐度和辨别力会得到发展,形成一定的审美认识,使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对插图里自然美景的欣赏,可以从中产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向往未来的情感。
通过对插图里人际关系的感悟,使学生增进愉悦的情感,在欢快的活动中增加与人交往或自我表现的机会,学会与人友善相处、亲密合作,学会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插图里道德美的判断,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可以形成善良诚实的品质,乐观开朗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意志,通过对插图中美的感知、欣赏、体验,学生会用语言表现美的形象,创作美的境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发挥插图辅助教学的作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