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
2020-11-24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 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大数据网络平台对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平台一方面能有效助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引发学生痴迷网络。所以,教师应借助信息化做好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班主任对德育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班主任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程就是做好了德育工作,其实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要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公民的核心素养,在平时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这些都是德育不可缺少的。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的力度不强。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培养上还停留在被动模式,没有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主动养成良好的品质。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在网络空间自主学习。
二、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1.借助网络空间资源,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小学班主任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往往采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这种说教式的模式对于喜欢形象化、直观化的学生来说收效甚微。而在网络化的平台上,班主任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视频、动画、音频等,将案例呈现在他们眼前,用真实的故事去感染他们。如利用《孔融让梨》的动画短片,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边讨论:短片讲述了什么样的道理?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接受蕴含的道理,也可以轻易调动小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而且选用动画短片中“孔融”这一人物的年龄和小学生的年龄相仿,所以小学生在观看短片时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也要向孔融一样尊敬长辈。这样的德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络分享,引领学生全面成长。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牢牢抓住身边感人的模范事迹,因为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班主任用这些人和事去感染他们、引领他们,能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在学和做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感人的画面,我们用相机、手机等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圈、朋友圈、学校圈等进行分享,鼓励学生做得更好。如2018年度“新时代甘肃好少年”发布会上,来自兰州的李鑫泉小朋友只有9岁,但他却是一位救火小英雄,他的勇敢事迹曾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通过对这个孩子事迹的学习,使学生间形成了一股争当模范的正能量,更多的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引入“网络学分”制度,规范小学生网络行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等一些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危害,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网络行为的规范。一方面引入健康用网的管控软件;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文明上网的主题班会,自己讲、他人讲、比赛讲,让学生不产生抵触情绪,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网络沟通和交流理念。如班主任可以引入“网络学分”制度,即利用学分来衡量小学生上网行为。对于在网络中做出不恰当行为的小学生,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警告和扣除一定的“网学分”;对那些自学经典,参加经典诵读活动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种用数据来评价孩子的做法,不仅使小学生的用网行为合理化,规范了小学生的网络行为,而且减少了网络中不当内容对小学生的危害,有利于小学生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上网。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为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契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强化学生的德育,利用信息技术让模范的事迹通过网络扎根在学生心里,让榜样的力量透过网络助推学生。班主任把一幅幅潜心践行的画面分享给孩子,能感染更多的孩子,使他们学习模范,跟着模范一起前行。让德育的素养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习惯的素养规范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让信息的素养倡导每一个孩子用心沟通和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