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4孙丽梅
孙丽梅
(江苏省泗洪县孙园中心小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何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如何避免学生出现学习误区,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应善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认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地方,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在实践中达到新的高度。
1.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小学生的影响
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亲身经历,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采取研究性学习,会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探究和实践的态度去研究问题,进而可以从多角度获取知识,扩大了自身的知识面。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研究性学习,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因此,小学语文采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发挥了教育的价值。
2.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方法
2.1 关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并非是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在发现、运用、创造等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方法的获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其中仅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或发现。只有让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获得的成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乐于学习,勇于探索,更加勤于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体系也须要有所侧重地体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即使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依然能表现出灵活应变、积极进取等精神品质,而获得赞赏和肯定。
2.2 注重科学知识,促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教材为依据和载体,围绕有意义的社会生活问题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语文研究性活动须要对语文课程的知识,有清晰的了解,必须认识到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须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多种语言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领会、理解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把许多单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内部重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掌握基础知识并不断完善内部知识体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2.3 利用多媒体,促进兴趣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训目标也从原来的单一应试教育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的结合。后续课程对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汉语教学一直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枯燥乏味的课程。该教学方法单一,孩子很难牢牢抓住它。使学生难以真正主动地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最持久的动力。当信息技术进入教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有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这些美丽的色彩,迷人的图片和悦耳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并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造强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2.4 树立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本质上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的内容包括对信息获取的时间、途径、方式、评价以及信息应用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信息意识,然后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应用各种研究所需的材料,切实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须要通过搜索、筛选、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和表述信息,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当学生经历信息加工的一系列研究过程时,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种素养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生必备的,也是学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所必须的生存之道。
结语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努力实践,付诸于探索,在探索中认识到: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研究型学习的确是我们培养创新型未来祖国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改教研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