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
2020-11-24曲建兴潘思柳刘汉玉
文/曲建兴 潘思柳 刘汉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了特有的优势。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疫情防控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这场战场中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是经济战、文化战、政治战,更是一场生态战。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对全面战胜疫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人类肆意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一次警示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会遭到破坏。所以人类想要永续发展,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
(二)发展与保护并行的绿色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永续发展的潜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环境的保护,对环境肆意污染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面积大面积减少,与人类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在野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等病毒传播给人类。因此,在发展中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观。
(三)环境与民生兼顾的基本民生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真正为民谋利益,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所以,保护环境同样是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告诉人们如果一味地破坏环境就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仅仅注重眼前利益,要以民生观为根本的指引,全面保障生态安全。
二、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完全定型,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与自然相处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仅考验人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更加考验人们如何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兼顾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能力。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拓宽思政课育人范畴,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培养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丽中国”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也是保证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其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这将会涉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所以,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教育,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和主力军。
三、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是新长征路上的接班人,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至关重要。本次疫情的发展,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为此,应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的途径,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一)教中育人,探索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多种模式
课堂是高校做好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生态文明思想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融入思政课堂。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增强高校思政课内容的吸引力,以加强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1.思政课教学中创新主题式专题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程一般以教学大纲为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脉络进行教学。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发展的社会,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能简单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要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以专题式教学的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将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主题融入专题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掌握授课内容,并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以全新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堂教学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
2.思政课教学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打造案例教学方式
思政课教师要意识到此次疫情防控对思政课教学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育人契机。因此,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际素材进行有效衔接。例如,在原理课讲授中,可以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现实素材专题进行整合。在毛概课的授课中,将面对疫情情况下,党的集中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进行结合,在思修课教学中将保护野生动物与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相结合,在纲要课教学中,将本次疫情防控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疫情防控史实进行结合。
(二)做中育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另一个主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效果也会不理想。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实践教学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短板和不足,更好地落实好思政课作用。学生可充分接触日常生活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社会实践,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内容,促进价值观的养成。
1.结合地方特色地域资源,打造思政课生态文明育人实践基地。地域资源优势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充分吸收和纳入的重要教学资源,它可以发挥地方高校在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例如,齐齐哈尔市湿地资源是非常有特色的生态文明育人基地,可以将其纳入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强化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
2.依托特色主题党团活动,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渗透。内容多样的党团活动是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其受众面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以本次疫情为契机,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相关校园活动,在大学生中传播正能量。例如,可邀请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开展相关讲座,开展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知识竞猜、征文、演讲比赛。结合特殊节日,如地球日、低碳日、节水日等为依托,开展特色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环保型的校园,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云端”育人,创新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媒体的新颖方式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在大数据背景下成长,接受各种信息。新媒体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见识,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切入思政课育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的新方式。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95后”“0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生态文明育人授课模式,不断创新云端育人模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化。
1.创建线上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目标,全国实行了线上教学。高校要打造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线上教学平台,平台既要符合“95后”“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又要能够便捷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在平台打造中要具有针对性、专题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开展一些专题板块栏目,以直观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并潜移默化的达到育人的效果。
2.创新线上宣传模式,增强大学生参与网络宣传的主人翁意识。随着新媒体传播形式的不断创新,学生对一些陈旧的宣传模式,例如,简单的网页、微博等形式已经习以为常,不能充分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创新线上宣传模式,可以开展网络直播、话题讨论等形式的以生态文明主题模式。在学生中充分挖掘感染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作为线上教学主播,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朋辈效应,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