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2020-11-24李学兵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花木兰学习态度心理学

李学兵

(湖北省天门市卢市镇卢家口中学 湖北 天门 431700)

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包括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这些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只不过在后天被一点点的消磨。在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将最大程度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渗透还缺少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是极强的,如果课堂气氛沉闷,那么学生便会昏昏欲睡,想要学习的心思一扫而空。但如果,课堂上的氛围积极、活跃,教师对待学生友善,充满亲和力,同学们各个争先,那么任凭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消极,也会受到感染和影响,在气氛的带动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营造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呢?显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过去那种按部就班讲解的授课模式,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令学生眼前一亮,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1]。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这一课前,教师先不让学生们翻课本,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花木兰》的动画电影片段,有学生对这个电影很熟悉,没有看过电影的学生也被画面所吸引。在看的过程中,他们低声讨论。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花木兰的故事知道多少,怎样看待花木兰这个人物。这样自由讨论的活动能够瞬间将课程推向高潮,学生们再也不会害怕说错,能够随意表达观点,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教师找准时机,结束讨论,回归课本,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迁移到对《木兰诗》的学习上。这样民主化的课堂令一些平时较少参与学习的学困生也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古代故事有如此深的兴趣,改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这正是他们积极心理构建的开端。

2.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但是却仍然用严肃的脸孔来面对学生。试想,当学生一看到教师就紧张,想要赶紧逃避,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够学好语文呢?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也是积极心理渗透的一个要点。平时对待学生们严厉是有必要的,但是也要适时展现出自己亲和的一面。一次,班级中的一名学生在诵读《黄河颂》,他的声音很轻,不带任何的情感和语气,更没有读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我听后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对他说:“光听声音,还以为这首诗的题目是‘小河颂’。”学生们哄堂大笑,这名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样委婉的指出错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一点点被学生所接受,促进他们积极心理一点一滴的形成。

3.抓住语文的人文特征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教育特色,教材中的文章都有积极的主题和立意,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完全可以在解析课文的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受到正面的熏陶[2]。比如,《再塑生命的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些文章都赞扬了主人公优秀、伟大的品质,教材收录这些文章的意义也是为了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想一想自己与伟人之间少了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在不断的反思和自我塑造中,学生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4.用好激励教育

每一名学生无一例外的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即使是那些长期不学习,调皮捣乱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够表扬他们几句,他们的心里也会美开了花,努力得到下一次的表扬。因此,教师在平时一定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肯定,要以自己的鼓励为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由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相信自己拥有他人都有的学习能力[3]。必要情况下,可以为学生分层设计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也将成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当然,激励教育是具有反作用的,过度激励会使学生傲娇,要谨慎用之。

5.结语

总之,初中生是茁壮成长的幼苗,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改变他们不健康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是永远不晚的。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在课下多充电,补充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摸透初中生的想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涌现出更多优质的方法,以上建议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以灵感,促使更多优质教育方法的涌现。

猜你喜欢

花木兰学习态度心理学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花木兰
花木兰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
爆笑心理学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