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2020-11-24马英改张沛然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化志愿志愿者

文/马英改 张沛然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立足于专业的背景与资源方面的优势,将探究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逐渐实现志愿服务、社会需求以及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相互结合,继而尽可能地减少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化、低层次化以及盲目化等方面问题发生的概率,促使高校志愿服务的工作尽可能地趋向于专业化、常态化以及科学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志愿服务是高校第二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1]。高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多数都是与专业存在一定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号召学生将自身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出来,逐渐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具体而言,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专业自豪感,而且还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其次,志愿服务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价值观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志愿服务主要是将服务社会以及他人作为主要的特点,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奉献社会以及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继而收获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帮助大学生不断培养自身认知能力及自信心,从而实现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不仅如此,还要重视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跳出传统说教模式的束缚。另外,志愿服务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是教育及培养人的有效途径,其自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平台。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包含专业的志愿相关服务,而且也含有非专业层面的志愿服务,形式十分多样化,内涵也相对比较丰富[2]。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时,一定要深入到社会基层中,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充分激发出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现状

国内诸多学者都对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要的研究理念包含以下几点:1.志愿服务专业化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2.我国志愿者的发展方向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专业化与社会化,要将创建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机制逐渐与改革社会管理与推动社会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从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与拓宽专业志愿服务两个领域作为入手点;3.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需求正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主要包含精神、技能与形象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志愿者、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实现多赢的局面[3]。不同学者的观点对于逐步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转型都十分重要。总而言之,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实现形式也会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要实现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相关工作,需要保证专业化的发展,逐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专业优势特色等充分结合起来,突破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瓶颈,不断扩大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活动自主参与意识低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志愿服务相关的主题教育以及志愿实践的参与次数都相对较低,另外,伴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加,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弱,因此一旦进入大学后,其自主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也会变低,参与的志愿行为也多是学校组织的任务型活动,因此学生会非常排斥参与志愿服务。另外,由于缺少相对合理与有效的指导,大学生也很难在志愿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乐趣,在此情况下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逐渐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较低。

(二)缺乏健全管理机制

当前阶段,多个高校的有关志愿服务方面的相关制度较少,并且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志愿者服务的登记制度缺乏严谨性、有关注册的相关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多数志愿者都缺乏注册意识、还存在不在册人数超过在册人数的状况。志愿服务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健全,有关志愿服务相关活动缺乏基本的规范性以及计划性。

(三)无法正确认识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内涵相对比较丰富,只有在认同志愿服务理念以及实质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促使大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与动力[4]。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的实际组织人员,缺乏开展有关宣传以及理念提炼方面的相关工作,促使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甚至还可能对志愿服务存在一定的偏见。

(四)坚持志愿服务专业化

所谓高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指的并不是过度的技术化,不是由于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垄断地位而设置的专业壁垒,也不是提升准入门槛以及排斥其他专业与方式方法。相反,只有具备更加多元化、开放性与共赢的相关理念,才是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我国,尤其是一些从事志愿服务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往往都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过度追求专业化的现象,因此导致志愿服务的相关工作逐渐变得举步维艰,极大地阻碍着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路径

(一)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识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视频、微博与报纸等诸多平台,重点宣传与表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一些专业化的个人与优秀团队,合理宣传高校所创造的志愿品牌与志愿组织,继而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志愿与奉献精神的意识,不断创造出一种人人志愿的氛围,合理引导青年学生更加自愿地参与到志愿精神的队列,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意识。

(二)强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在大学,各个院系都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从学校团委的角度来说,需要积极地鼓励各个院校进行有关学校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所有的院系都要组建成立本学院的志愿者协会,对志愿服务的相关团队进行高效的组织以及管理。所有的院校都要将自身的专业优势表现出来,合理地联系一些专业的基地,以此培养更加专业的相关服务团队。学校团委一定要对志愿者团队进行评选活动,以此评选出更为优质的志愿团队,将其当作是重点培养以及扶持的对象[5]。高校还可以充分组织校级的志愿者协会,依照有关服务基地的相关要求更加深入地对一些专业资源进行整合,促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将自身的优势条件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合力,继而逐渐为社会创造更加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

(三)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要将各种多媒体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不吝啬夸奖一些表现相对优异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的相关精神建设。对于高校的团委来说,需要对不同院系进行总结以及志愿活动的表彰,将具备专业特长的团队作为最主要的关注以及培养的对象,以此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价值,逐渐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四)改善过度的志愿服务专业化

要改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一定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保证专业的开放性

这一特性不仅表现在学科理论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和其他学科之间多元化的合作,还要保证在具体服务的过程中重视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开展有效合作,一同对服务的对象发挥作用。举例说明,在一些助残的相关服务中,首先需要具有了解与掌握残障生理特点的专业化志愿者,同时还要有熟知残疾人心理的心理学家。在与专业人员合作的过程中,帮助残障人士实现生理与心理的恢复,推动残障人士的身心健康发展。

2.保持专业本土包容性

开展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时,需要注意与中国传统的助人方式相互结合,例如,全面地整合使用居委工作与民政工作,要保证在尊重我国普通民众生活习惯以及经验的前提条件下,熟悉现有一些体制实际运行方面的逻辑,要注意在磋商、沟通以及共融的重要前提条件下进行工作的深入开展。举例说明,我国的一些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在中国相邻相互帮助的重要传统美德基础之上,积极地发起有关邻里守望相助的一些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同时获得当地社会的有效认可,发挥出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成效。

3.尊重服务对象主体性

要在尊重服务对象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下,明确地反对技术控制与专家霸权。在开展相关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一定要尊重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引导服务对象自主积极地参与其中,促使服务对象的权能逐步提升。将自身拥有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守护自身拥有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个性逐渐朝着自主与幸福的方向发展。

(五)完善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有关志愿者的招募以及选拔的相关工作。对于高校的团委以及院系团组织来说,需要合理地制定较为科学的招募计划与标准,积极地选拔拥有显著专业特色的志愿者,满足志愿服务基地的相关需求。举例说明,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类似墙绘等相关活动中,深入到社区与农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宣传。而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深入到农村或者是社区中去,通过开展基础的普法活动,帮助居民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对于那些选拔上来的志愿者来说,高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注册及分级活动,促使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特征,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时,大学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活动时,需要将院系培训作为最重要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培训的辅助效用,依照服务的对象以及服务的相关内容,制定较为客观与合理的相关培训计划,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增强对志愿者的安全、专业与工作方式掌握能力的锻炼。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一定要有专业人士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提升志愿者服务的高效性以及专业化。

(六)创建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需要深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相关探索中。从共青团组织的角度而言,可以逐步实现志愿活动与第二课堂成绩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继而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环节的作用,不断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积极地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相关工作中,开展相关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语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十分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创造良好发展氛围的前提条件下,增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创建专业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朝着专业化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专业化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