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的高校学生抗挫折教育分析

2020-11-24郭文坚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挫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文/郭文坚

高校学生在父母和学校的关爱中长大,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下,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和理念,形成自信个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走上社会后,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和工作场景,在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下,容易产生焦虑急躁、自卑胆怯的心理,无法正确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中,要注重强化德育教育,积极开展抗挫折教育,使用积极心理方法,提升高校学生抗挫折心理和能力。

一、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高校学生存在挫折心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学生面对着心理问题的困扰,多数高校学生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在广泛接受多种意识观念后,个性十分明显,但多数的抗挫折能力还较弱,无法正确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打击之后,无法及时调节内心,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1]。挫折和打击使得高校学生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厌弃的心态,容易心生烦躁,变得自卑怯懦,这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进入社会。如果没有及时针对高校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活动,实施必要的、及时的辅助治疗,会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加重,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精神类疾病等[2]。

(二)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在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自然界因素都被称为是外在因素,这是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心理的来源。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人为打击、阻碍,在学校适应、与教师和同学相处中的困难;家庭变故以及矛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都会容易使得学生有挫折心理。2.内在因素。高校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外貌、体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缺陷带来的挫折。此外需要注意到的是,学业是高校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的主要因素,也是首要因素。高校学生都面临着所学专业和内心喜好不同的情况,在学习中存在不理想的情况,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从而会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二、高校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都存在着挫折心理,依靠自身无法得以排解,会影响身心发展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挫折心理的产生,来源于多种因素,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开展抗挫折教育,推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大学生在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是栋梁人才,

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发展的关键任务。高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状况,开展科学有效的抗挫折教育活动,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发展状态,采用合理性的教育手段,给学生讲述一些正面的心理知识与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更好面对实际生活、学习中的难题[3]。

三、积极心理在抗挫折教育中的价值

传统挫折教育活动进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尽管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但是给学生所展示的内容是小部分的,没有结合高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实施深入讲解活动,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丰富,课程设置内容存在着空疏宽泛的情况,影响到了教师教学环节和学生自学的效果。积极心理由美国Martin Seligman教授提出,较为关注到人类的积极品质,如人格力量、美德方面,研究对象在于健康的、正常的普通人,相较于以往消极心理,更为重视人性优点,从人们在幸福感、满意感的体验出发,正面解读普通人的心理,借助于这一理论思想,帮助人们形成较为正面的、积极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挖掘人们的潜力,促进人们能够参与到美好生活之中[4]。

现阶段高校开展抗挫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积极心理的优势和作用,从学生各方面特点入手设计教育环节,保障教育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积极心理可以在全体高校学生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状态,给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在具体学习环节中,掌握到更多专业性的心理知识和内容,形成正面、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在积极心理的支持下,高校学生可以始终保持着充分的认识,积极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激发起积极、正面的情绪,塑造出更为健康的人格,为后续参与工作、走上社会提供良好支持[5]。

四、积极心理在高校学生抗挫折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着较大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面对挫折和打击时无法保持着健康乐观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要切实针对高校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活动,将积极心理理念应用其中,推进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逐步提升学生健康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正面的心理观念与态度。

(一)遵循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

积极心理在高校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应用,可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发挥整个教育活动的优势和作用,增强整体教育活动实施效果。为实现良好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原则。

一是要采用集中性教育、渗透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现代高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在潜移默化当中熏陶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认知,保持着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育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学习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抗挫折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是遵循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抗挫折教育实施中,需要注重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会导致学生留在单纯的理论认知层面上,需要教师合理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之中践行各项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较强的抗挫折能力[6]。

(二)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德育教育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正面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收获较为全面的知识,正确看待挫折与打击,并能够以良好的态度面对和处理挫折问题,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德育教育活动进行中,需要教师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一是高校要合理转变和更变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将抗挫折教育纳入到课程教育之中,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与能力,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合理渗透德育知识和抗挫折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正面的认识。二是高校要注重营造出和谐友好的氛围,通过宣传标语、广播站、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微博等平台展现出德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在熏陶和感染形成重视抗挫折教育的意识。三是要专门开设教育课程,教育学生专业的抗挫折调节方法,介绍德育知识,促进学生能够合理应用这些方法和手段,良好应用解决各项问题[7]。

(三)高度重视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推进抗挫折教育活动稳步开展,要注重科学设置好教育教学环节,明确教育目标。积极心理思想在高校抗挫折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意志品质。面向高校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作为重要目标。一是要使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开展系统性抗挫折教育活动。教师合理利用教育教学目标,在激励性和预期性的方法中,给学生创建出更为积极的生活情境和心态。二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展科学归因活动,帮助学生细致分析和总结挫折中的常见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带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和解决,促进学生保持着较为强烈的自信心,更好应对困难和挫折,促进学生形成合理性的归因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应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结语

积极心理在抗挫折教育中发挥着明显价值,能够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高校学校抗挫折教育中引进积极心理,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还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以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猜你喜欢

挫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