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育人模式
2020-11-24张锦
文/张锦
根据部分高职院校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可知,高职院校中存在很多家庭经济贫困生,而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都来源于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其中有接近一半以上的困难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受到各地教育资源与成长环境的制约,高职院校大部分贫困生综合素质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相关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对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的应用,通过该模式在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实现扶贫与提高学生素质。高职院校虽已实施该模式,但该模式在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介绍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的背景,指出精准资助人员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给出如何利用该模式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育人模式的背景
根据2007年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学校家庭经济贫困生资助问题制定的政策体系可知,精准扶贫育人政策的实施十分必要,完善的精准扶贫育人政策不仅有助于家庭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能够有学上,而且是一件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意义的大事[1]。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习总书记更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明,要让贫困家庭的学生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学生资助工作整体布局规划中,将精准资助理念贯穿始终。由此可见,当前的精准扶贫育人模式不仅是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重点,而且对促进贫困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2]。
二、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育人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大部分高职院校逐渐重视精准扶贫育人模式的开展,并期望通过该模式的开展,帮助贫困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近段时间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育人模式的实施可知,精准扶贫育人模式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可体现在:1.资助机构力量不强。伴随着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精准扶贫育人下发的一系列完善的资助机构文件可知,这些文件使得高职院校资助机构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因资助工作是一项细致且耗时的工作,既要精准到面,又要精准到点,所以,就当前所完成的资助任务来看,还远远不够。部分高职院校不仅有高职学生,而且有中职学生,学校资助专干却只有一人,无法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3]。2.资助工作育人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资助工作上都比较重视助人工作,存在严重的忽视育人工作现象。另外,单一的经济资助无法满足贫困生全面成长需求以及综合素质培养,严重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鼓励,例如: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对学生独立自强意识的培养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与资助工作自身特点与性质难以分开。3.家庭经济贫困生认定精准度不高。家庭经济贫困生从小因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当地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内容的限制,不仅综合素质较低,而且个人兴趣爱好不多,在音乐或书法等方面的表现更是一般。在人际交往中,这类学生往往会显得十分内向且不自信。对此,高职院校急需通过精准扶贫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贫困生的成长环境质量,让家庭经济贫困生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就高职院校中的家庭经济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可知,工作现状并不乐观,且存在着认定取证难以及认定资料真伪难辨等问题[4]。
三、利用精准扶贫育人模式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认识,高职院校在使用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从个性化和精准资助育人两个方面入手,制定出全新的、完善的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生成长性资助育人体系,在创建符合高职院校贫困生成长需要的育人平台的同时,缩短家庭经济贫困生与经济较好学生之间的差距,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5]。
(一)通过精准资助体系建设,从基础落实精准资助育人模式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执行。一方面,需要为贫困生资助资格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量化评价体系,避免上述所讲的认定工作问题。高职院校要想全面、科学地对贫困生以及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就应将重点放在选取能从各个层面反映贫困生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代表参数上,然后通过量化指标评定贫困生的资助优先程度。当前学生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经济资源指标等均是资助资格量化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对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认定量化评价体系方面的建设,全面落实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贫困生信息档案册的建设。信息档案册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记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家庭信息等内容。由于信息档案册中记录的内容能为高职院校给贫困生制定综合素质提升措施有参考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精准资助育人模式上必须重视信息档案册的建设[6]。
(二)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营的建设,拓展精准资助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企业以及校友等资源的充分利用,找出经济贫困生综合素质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多层次、个性化贫困生综合素质提升训练营的建设,精准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贫困生普遍能使用的综合素质训练营。高职院校可通过聘请名师、校外专家以及行业精英为贫困生培训商务礼仪、职业素质以及公文写作等内容,或者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培训内容,进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对贫困生的扶贫。其次,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企业定向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在对不同专业贫困生的职业发展志向进行考虑之后,引进长期合作企业的各种资源,建设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企业人才储备班。另外,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由企业派遣行业精英为贫困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让贫困生在毕业后有一个很好的去向,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总体就业质量。最后,高职院校可通过对校友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展订单班[7]。所谓订单班,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需要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开设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班,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提供综合素质发展平台的同时,实现对经济困难家庭的扶贫。
(三)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精准资助育人文化,落实精准资助育人政策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贫困生发展与教育上,均给予了贫困生人文关怀,针对家庭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更是通过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对其进行满足。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精准资助育人文化实施步骤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高职院校应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排一些校内或者是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而在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人格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高职院校可根据每年贫困生家庭发生的重大家庭变故发放临时困难补贴金。最后可通过积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在给予学生生活补贴的同时,激发贫困生能够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家庭经济贫困生积极投身各类专业技能竞争,落实精准资助育人理念。以上就是利用精准扶贫育人模式提升贫困生的具体措施,有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促使贫困生在今后得到全面发展[8]。
四、结语
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逐渐重视育人与扶贫的结合。通过深入研究可知,我国已高度重视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构建与完善。然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的应用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精准资助体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营的建设以及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精准资助育人文化等方式,完善精准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落实,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并给予经济贫困生家庭帮助,让他们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