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的开发与教学改革探讨

2020-11-24谢钦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院校传统

文/谢钦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需要与普通院校一样立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结合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大批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中传统文化课程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缺少多样性

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少多样性。比如高职院校文化作品赏析课程中所涉及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大多是按照现代文学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节选其中的某一片段或者章节。但是所节选的篇章内容难以体现出整部文学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与随意性,忽视了所节选内容需要传达的文化精神内涵。再比如高职院校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尽管对事务文书和专业类文书写作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该门课程的文学趣味性较低,学生主动性差,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滞后性和单一性,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导致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1]。

(二)实用主义和精神内涵教育缺少协调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精神内涵教育缺少协调性的问题。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学中所展示出来的实用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不少学生仅仅学习对他们今后就业有帮助的应用文,没有考虑到今后的职业规划和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由于功利性和实用主义较强的教学模式,难以滋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情操,学生一旦步入工作岗位,在职业转换或者是职称晋升期间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导致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困难重重。因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设置传统文化教学环节上,需要秉持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2]。

二、推进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振兴战略之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国民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增强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文明礼仪课程、人际交往规范课程、辩证思想观念课程等。内容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3]。

三、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多样性

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上需要确保多样性。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地域特点、本专业涉及的行业特点而定,确保所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具有多样性特征。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和知识讲座。对于写作类实用课程可以将古文赏析纳入其中,提高理论写作和实践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学校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开设草编、漆雕、竹艺等工艺品制作方面的文化课程,也可以开设与工艺品制作有历史渊源的理论课程。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戏曲形成及其发展课程、绘画形成及其发展课程、书法形成及其发展课程等,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课程。多样性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打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来,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传播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学方案不能具有普遍性,如果高职院校的课程雷同,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需要着重突出该门课程的特色性。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课时一般为每周两到四个,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进行讲述。比如以文学修养课为例,教师可以从《论语》《孟子》《春秋》等古代散文和历史散文中选择与时代较为贴近或是本专业涉及行业有关的内容。在讲述所选择的内容时,需要教师们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再比如教师可以节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方式可以是音视频结合的方式,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除了文学修养课程外,其他部分的课程如民间艺术形成及其发展课程、手工艺品的形成及其发展课程都可以按照学期进行授课,并组织不同教师分部分讲解[4,5]。

(三)呈现多样性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时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讲授传统文化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过程中应该秉持深入浅出、内容广泛、便于学生接受的原则。举例来说,在高职院校的文学修养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设置:一是选择时代影响较大、品质优、道德明确的教学内容;二是选择可反映我国传统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教学内容。

上述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授课要求教师不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而是引领学生分析古诗文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配合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转换为现代文,以方便学生理解[6]。

(四)打造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需要积极打造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性和趣味性教学的完美结合。一是传统讲述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制定教学计划。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力;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制作课程上。理论课程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实践课程可增强学生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三是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适用于文学修养类课程,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开设演讲、辩论、朗读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现场模拟和走进企业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够真正实现了产教结合,改变师生们对传统文化课程不重视的观念,对于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7,8]。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学校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们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重要性,提高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推动高职教育传统文化课程的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院校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