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精神引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分析

2020-11-24莫书娅刘冬吕亚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胜利长征职场

文/莫书娅 刘冬 吕亚梅

在人类战争史上,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绝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长征的现实条件是:头上有飞机、地面有追兵,各种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自然环境,多种民族矛盾的纠纷与调解。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走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十一个省,大部分红军仅靠双脚走过了两万五千里,最后在山西会宁会师,取得长征胜利。在缺衣少食、缺钱少医,各种物资匮乏,各种困难重重的极端恶劣条件下,是红军精神让二十万人的红军队伍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向着目标义无反顾地前进,不畏艰难、不畏险阻,始终坚信长征一定会取得胜利,并最终引导这二十万人的队伍取得了胜利。红军长征胜利了,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战略的胜利,更是一场红军精神指导实践的胜利。

一、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在长征途中表现为红军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与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与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团结的自觉意识。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在红军长征途中,才出现了最后一次党费、胜利曙光、萝卜与铜元、一袋干粮等一切为了实现长征胜利的目标,展现出的各种目标导向下的具体行为[1]。

二、长征精神目标导向作用的发挥

红军之所以最终能取得长征胜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征精神在长征过程中的目标导向作用。尤其是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的有效交替使用,更是为长征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标导向行为是一种主体寻求达到目标的过程。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在主体的意识层面,构成强烈的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让主体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主体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进入目标行为,都必须先通过目标导向行为[2,3]。为了把红军参加长征的动机始终高效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每当长征在经历最艰难的困境的时候,红军将士对战士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打过败仗、走过错路,军事策略或行军路线并非一帆风顺。党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无法否认,但期间内部矛盾和内部斗争依然存在,但红军精神却始终在全体红军将士中发挥着积极的目标导向作用。长征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这个目标导向指引着红军直面长征过程的所有困难,正确认识和反映这些困难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这些困难[4-5]。这些克服困难的过程,又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个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相互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1935年5月3日至9日,长征红军需要渡过金沙江。当时金沙江附近的船只几乎被国民党军队全部转移,但红军却只用了7天7夜的时间,就把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几乎全部转移。巧渡金沙江虽然在红军长征战略意义上,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在红军长征整个过程中来说,这只是一个小胜利,也是一个小考验,但这场胜利对于长征中的红军将士来说,却具有持续性的、阶段性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是1935年5月,继巧渡金沙江后,红军继续北上,需要渡过大渡河。大渡河自古以来称为天险,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河水湍急,当时的红军有3万余人,但渡河的小船却只有一条,而一条小船却只能装载40名红军战士。相对于起金沙江战役,大渡河战役不仅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渡河工具、人力更为短缺,战机也是更为紧迫。在巧渡金沙江战役胜利的基础上,红军将士马上又面对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强渡大渡河。前有巧渡金沙江刚刚取得的胜利为基础,在长征精神的目标导向作用下,红军将士在强渡大渡河时,更是坚定长征必然取得胜利的信念,态度积极乐观。具体表现为将士们纷纷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战斗行为。这是从一个目标导进入另一个新目标导向行为的过程。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的有效交替使用,才会使长征精神在后面更为艰苦的翻雪山、过草地等困境时,正向激励更加明显,目标导向更加明确。

三、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索

现代大学生职业生涯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外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条件相对富足;内部身体素质得到强化,心理素质得到重视。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相对成熟,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意义。比如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锚理论、SWOT分析方法、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等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为例。当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年龄段普遍处于20岁左右,在舒伯生涯彩虹图中,正处于探索期逐步向建立期过渡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青春期特征已经逐步稳定,学习已经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他们更多人开始注重对自我认知进行探索和注重对自我意识的养成。

在自我认知探索和自我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尝试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路径开始规划,并进行目标设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目标设定,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而坚定这个目标,就像红军精神中全体红军将士坚定长征必胜的革命信念一样,更是大学生最终能否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源源不断的原动力。确定了目标,却不予实践,就等于纸上谈兵[6]。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在尝试自我分析、了解就业形式与政策、掌握求职技能、学习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具体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并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逐步树立和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目标的设定和目标的坚定执行是20岁左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技术和方法

校园环境和职场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职场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加以转换和运用。事实上,通过回访,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进入职场时,都可能面临职场规则的不适应,自我分析认识不足、职场陷阱打击,职场竞争压力等。这些打击和不利因素,尤其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短期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7]。比如对短期目标的不确定、修正、或者不断的自我否定,甚至会在全盘否定和不断否定中,直接影响到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如果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中缺乏一些技术和方法,就会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中,本该是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建立期时,出现职业目标缺失的“空窗期”。

与长征过程中,长征精神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一样,把红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中,并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巅峰经历练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回顾5~10段个人认为最精彩的人生经历,并如实描述每一段经历达到巅峰时刻的原因。这个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动机,并产生目标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以此为模板,帮助大学生梳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导向和目标导向行为;帮助大学生认清现实和掌握规律,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帮助大学生在意识层面能做到客观正确反映事实,并用正确的意识指导自己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把红军精神作为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的有效补充。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等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红军精神中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坚定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学生初生牛犊不畏虎、敢作敢为的心理特征相协调;把红军精神中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和大学生在职场适应和发展中的注意事项相结合;而红军精神中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敢于创新,长征精神中最显著的特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和大学生敢于面对职场竞争、职场挫折,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创业观相统一;把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坦荡品格同大学生的专业就业形势和政策相结合。寓教于学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结语

历史上的红军长征虽然已经结束,但新时代的长征仍在继续。长征精神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继承与发扬的延续。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中适时、适当融入红军精神,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具体实践。

猜你喜欢

胜利长征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坚持就是胜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