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探析

2020-11-24杨正群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创育人思政

文/杨正群

近几年,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被广泛融入于高校的各个学科教学中来,此举不但推动了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而且为其后续的良好就业与发展提供必要助力,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启示。专业教师应当立足思政教育特点,正确认知思政与“双创”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以创新创业视角来精准把握思政教育的既有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改进措施,实现思政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思政育人效果,为学生在未来的良好就业与高层次发展上做好奠基工作。

一、高校思政教学与“双创”教育的关系所在

(一)内在属性关联

思政教学与“双创”教育作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渠道,有着一定的契合性与共同性。首先,对于“双创”教育而言,思政教学是其重要的实施途径和课程依托。其次,对于思政教学而言,“双创”教育是实现其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助力。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双创”教育的课题渗透,既能丰富专业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又能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推至教学主位,帮助其塑造创业型与现代型人格,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开拓创业能力得到有序化培养[1]。

(二)价值导向关联

思政教学是推动“双创”教育落实的重要精神动力。高校若想实现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业品质的发展,就必须以思政教育为根基,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双创”教育的内涵精髓,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为何创业?”以及“如何创业?”的意义问题,提高其就业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关联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更为新颖的路径模式以及课程载体。以往的思政教育内容滞后且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考究,更不注重学生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创造、创新以及创业能力较为欠缺,进而无法良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或市场环境。而加强“双创”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则能够让思政教学的育人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扩展思政教学的路径与模式,这不仅能够实现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对学生的良好就业与未来发展有着促进意义[2]。

二、“双创”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的既有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思政教学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教学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就业目标的重要课程依托。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促进其就业率的提升[3]。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形势的进一步加快,单纯以就业指导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思政教学已经无法和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相符合,滞后性越发明显。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正确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科学有效的思政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且正向的社会价值导向,让他们能够将个人价值目标与工作进行联系融合。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创新创业浪潮迭起,这也给思政教育指明了改革之路,即加强“双创”教育的渗透。然而,当前个别思政教师的教育观有着极强的滞后性特征,他们过于重视学生择业观、就业观以及人生观等思想观念的培养,没有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忽视“双创”教育的渗透,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现代化革新,也不利于思政育人优势的发挥。

(二)教学模式固化

客观地说,思政教学和其他高等教育专业一样,需要理论教学以及实际操作相融合,才能达成教育目标。然而,个别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双创”教育的认知较为不足或者缺乏“双创”实践教育方面的能力,只能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这对于“双创”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教育的标配,但是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常常采用言语或者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片面地接受思政理论灌输,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树立,使得思政教学以及育人效果不尽人意。

三、“双创”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革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作为思政教育的先导,对于思政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双创”视角下,思政教师应当实现自身教学观由传统向新形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创新创业为教育视角,积极创设平等化、自由化以及和谐化兼备的教学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大胆吐露心声与想法,促使其质疑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化意识均得到有序化培养;其二,教师也要立足于思政教学本身,提高对信念以及理想教育的重视度,通过科学化的思想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正向的价值观与健康的道德观,让他们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与观念来看待生活事例或处理生活问题,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有效融合,为其就业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其三,高校及思政教师,应当正视思政教育的育人地位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需求,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然后以此为基点,实现思政教育模式以及手段的革新,从而为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二)丰富教学内涵

在我国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日益攀升和严格,尤其是近些年,“双创”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必备素养。而反观高等教育方面,由于人才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无形中给毕业生增加了诸多择业以及就业压力,他们的学历优越感正在逐步消失,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素质或思想观念问题。如何消减学生的就业顾虑,塑造其健康化的道德素质和正向化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广大思政教育者亟待处理的问题。对此,思政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发展需求,加强时代元素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双创”教育为中心,为学生创设更好且更丰富的思政学习体验,促使其主体人格与创新意识得到良好培养。例如,教师可加强诸如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渗透,进而在丰富教学内涵和形式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思政以及“双创”教育的内涵精髓,切实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三)加强教学实践

在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或者创业能力,应当重视思政教学实践性的发挥,以教学实践为基点,深化学生的“双创”认知。以往重理轻实的思政教育模式,将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阻碍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新课改旗帜下,教师应当提高对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依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化的思政实践计划,积极牵线社会部门或企业,为学生创设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种社会实践契机,内化和巩固他们的思想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如可以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探究式思政教学,或者结合“双创”思想,设置诸如“共享单车”创业案例探究等实践作业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作业中获得精神的启发,促使其创新意识以及创业品质得到良好培养。

(四)提高师资素养

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指引者与辅助者,其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思政育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落实“双创”教育的渗透工作,促使思政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应当提高对思政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度,如学校可积极牵线社会专家或相关企业,定期举办相应的教育培训,深化教师的“双创”认知,丰富他们的教学技巧。同时,学校也可倡导思政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逐步打造高素质的思政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高校以及思政教师应当正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关系所在,立足于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以创新创业为教育视角,对思政教学模式加以革新,创设趣味性、人文性与现代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品质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其在未来的良好就业和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双创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