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小学田径分组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4孙洪
孙 洪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6)
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鲜明,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田径,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田径教学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以跑、跳和投掷类运动为主,这一类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田径教学发展陷入困境。
1 分组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组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以分组为前提,以分组的方式完成教学。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因材施教理论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论。因材施教,强调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特点,开展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环境,更多的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无法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因材施教理论下,分组教学能够打破这一教学窘境,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受田径运动的魅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论,是分组教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侧重点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的交流合作,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点与分组教学不谋而合。
2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实施现状
2.1 优 势
小学田径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实施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符合小学生个性特征。分组教学,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其自身价值和作用,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之上,学生各司其职,在自主实践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为学生个性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被田径运动所吸引,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其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和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缓慢。新时期,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衡量,已经不仅仅是以成绩为核心,更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体育教学理念认知、教学方法优化等多层面,以此来衡量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分组教学虽然看似简单,但也考验着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完成分组,根据“组间差异,组内均衡”的分组目标,最终使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实施效果最大化。其三,提高田径教学实效。小学田径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发挥出田径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分组教学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的田径学习效率,展现田径的魅力。
2.2 困 境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田径教学分组教学的实施,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合作意识欠缺。分组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合作为主,合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分组教学的实施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的合作意识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对分组教学的关注度不高。一旦学生对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将导致分组教学的实施陷入困境之中。其二,教师理解有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教师对田径教学和分组教学方法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解是关键所在,如何去协调好这一关系,成为新时期摆在教学面前的问题。特别是分组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在田径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只有保证分组的有效性,才能够发挥出分组教学的具体效果,最终使得小学生得以健康成长。但当前部分教师无法吃透分组教学的核心,在分组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其三,组内参与积极性不高。分组教学的实施要想取得效果,要以分组的有效性为前提。但从当前的小学田径分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很难主动地融入其中,共同解决小学田径教学的相关问题。总体来说,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是内容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探索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具体策略。
3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做好前期的学生分组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是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是他们参与其中的关键。为此,体育教师在进行小学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中,要想尽办法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达到这一目标,则要开展针对性的小学田径教学,以因材施教为核心内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针对性的内容。为此,体育教师需要在小学田径教学前期做好分组工作。基本流程如下。第一,对教师而言,要充分掌握分组教学的有效性,并明确该方法的具体执行效果和执行步骤。在该方法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具体包括田径基础、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能够成为小学田径教学分组的基础性依据,保证分组的科学性、有效性。在调查方法上,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践调查两种方式,确保分组方法执行的有效性,以得出科学的调查结果和参考依据。第二,完成分组。在获得前期的基础情况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基础情况完成对学生的分组,如将学生分成基础组、普及组和提升组。(1)基础组,指的是身体素质一般,田径知识薄弱的群体,这一群体通常以女生居多。对这类小组,教学的过程通常采取一些简单性的基础田径知识,以这样的方式来确保这一群体得到针对性的教学,在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中获得知识点,达到身体素质提升的目标。(2)普及组,指的是能够按照日常的田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小学生具备最基础的自学、探究与合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多个教学关卡,开展正常的田径教学。当然,对该类小组,要适当地拔高教学难度,最大限度地以挖掘个人潜能为基础,从而使田径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3)提升组,该小组内的成员无论是对田径运动的感兴趣程度还是身体素质方面都较好,针对这类小组的学生,可以开展更高难度的田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框架下得到不断的提升,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当分组划分完成之后,则进入到具体的实施环节,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2 优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小学田径教学,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明显。在完成前期的分组之后,则进入到具体的教学阶段。为了展现出分组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小学田径的短跑教学为例,来确定具体的分组教学实践策略。首先,教师在开展短跑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分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目标方面,针对基础组的学生,要以认识短跑运动和了解短跑运动为主。教学内容方面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以更多具体化、直观化的图片或者是相关视频,来调动这一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对短跑运动的认知。针对普及组的学生,侧重点是以基础的技巧传递为主,实现理论+实践的教学尝试,以这样的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短跑运动是什么。针对提升组的学生,要进一步强调动作技巧的细节方面,做好纠错,让这类小组的小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进步。其次,在短跑教学的具体方法上,基础组多以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为主,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这一群体参与其中。普及组以理论+实践教学为主,用理论来支撑实践教学,用实践教学来佐证理论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提升组,核心要放在专项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使小学生掌握短跑运动的基本技巧,为后续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方法上强调实践强化的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结合教学大纲来确定短跑教学的具体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上要保持针对性,与分组之后的内容相对应,以发挥出小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3.3 做好教学后的评价
教学评价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评价的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为此,要在小学田径教学要在评价方面下足功夫。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分组结果,来有效筛选评价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田径教学,多以基础性的内容为主,但如何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要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评价,确保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生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提高重视程度,明确重点内容。第二,结合评价结果,做好田径教学内容的具体优化。评价的过程,既能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能够全面了解教学的开展效果和有效性。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地优化田径教学的方案,以保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说,评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对分组教学方法的一次全面考量 。
4 结 语
在小学田径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对分组教学进行全面的优化,从多角度着手,制定可行性的方案,以促进小学田径分组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