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1-24刘斌,赵鑫
刘 斌,赵 鑫
(1. 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2.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田径教学实现了系统化更新。但是,受田径运动本身枯燥、单一的项目特点及“单元式”教学体系的影响,田径教学的枯燥性与单调性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在新课改理念下,中学田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注重与其他体育运动教学相融合,注重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通过塑造新思维、应用新素材、实施新方法,从而实现学生“趣味参与”“习惯生成”的理想效果。
1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重点错位:未能把握田径教学的核心
田径教学是以“跑”“跳”等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关系到学生体能素质、运动习惯的培养。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养、体育习惯和兴趣培养等方面。但是,目前中学田径教学,教学重点存在“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过多重视田径教育的竞技性和体系化,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的有效培养。正是由于学生未能充分体会到田径教学的核心价值,直接影响了中学田径教学的实施效果。
1.2 教学趣味不足:未能把握田径教学的关键
受运动形式和参与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参与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与观赏性明显不如球类教学,加上田径运动内容枯燥、单调,影响了中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此外,在当前中学田径教学时,多数教师依赖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都缺乏必要的创新和优化,影响了中学田径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1.3 教学形式单一:未能突破田径教学的障碍
在目前中学田径教学中, 教学模式多是“教师示范”+“学生跟学”的形式,学生被动地参与田径教学,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未能得到有效释放,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中学田径教学而言,要注重将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构建“家校联动”“生活化延伸”的田径教学机制,才能真正突破中学田径教学中“趣味不足”的障碍因素。
1.4 教学评价片面:未能全面衡量田径教学实效
目前中学田径教学实施的教学方案与考评机制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未能以中学生的基础素质状况为前提,未能对中学生的运动习惯、课堂参与状态等因素予以关注。不合理的考核标准,严重影响了中学田径教学机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影响了中学田径教学的实施效果。
2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田径教学的新要求
2.1 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更新知识储备,强化职业素养
教师是中学田径教学创新进程中的引导者,也是确保中学田径教学成效的关键力量。新课改对中学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定位,尤其是强调中学田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素养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对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就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强化个人职业素养培养。第一,教师要及时更新田径领域的知识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尤其要针对田径领域的新热点、教育信息技术的新应用,及时选择适合田径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打造“创新性”的中学田径教学体系。第二,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职业素养,将田径教学与全面育人相结合。教师要在“以身立教”的同时,真正融入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学生变化,真正履行好教师职责。
2.2 对学生提出新要求:更新价值认识,强化参与积极性
学生是中学田径教学创新进程中的主导者,也是推进中学田径教学改革优化的关键主体。在中学体育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各项体能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课改指引下,学生需要更新个人对中学田径教学的价值认识,并在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能的同时,强化参与田径运动教学的积极性。第一,学生要打破以往参与田径教学时的“成绩为先”理念,充分认识田径学习的人文意义和健身价值。学生要充分利用田径教学的各种机会,使个人形成坚韧、勇敢的良好心理品质。第二,学生要在熟练掌握田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立足个人体能素质,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积极参与田径教学。
2.3 对教学提出新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强化规律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田径教学与以往相比,也有着诸多全新要求。要想实现中学田径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相结合,通过强化规律应用,从而满足中学田径教学的创新要求。第一,从教学内容上看,除了开展传统的运动技能、身心素质教育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从规律应用上,中学田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设置教学负荷量。
3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中学田径教学的新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中学田径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技能教育观”,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结合传统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来看,在当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时,要注重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创新田径教学理论,打造“学生主导”“兴趣为引”的创新性中学田径教学课堂。
3.1 调整教学重点,合理设置田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进程中,师生要精准把握中学田径教学的价值,打破传统中学田径教学的“竞技观念”,通过及时调整中学田径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设置“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一,教学重点要从注重“田径技能、技巧”转向“习惯、兴趣引导”。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田径技巧之后,引导学生对参与中学田径教学的价值形成正确、全面的认知。通过转变学生对参与中学田径教学的价值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中学田径教学的“内在动力”。第二,要注重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田径运动技巧,也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习惯。中学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转型的成长压力,田径运动是学生有效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学田径教学创新时,要及时转变师生认识,将田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真正提高中学田径教学的实效性。
3.2 丰富教学趣味,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丰富的教学趣味是优化田径教学机制的“引子”,更是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热情的重要因素。传统中学田径教学使用的内容较为单调、理念缺乏创新、课堂过于枯燥,直接影响了中学田径教学成效。因此,在当前中学田径教学创新时,要注重丰富教学趣味,构建趣味田径课堂。第一,要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素材,提高田径教学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当前田径运动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田径教育方式,丰富田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发挥“榜样”优势,在班内树立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榜样”,增强田径课堂活力。同时,也可以借助游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素材,增强田径课堂活力,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认同。针对传统中学田径教学的“枯燥性”和“单调性”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融合“拓展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参与田径教学的“乐趣”,使学生从内心对参与田径教学形成认同。
3.3 优化教学形式,构建立体化田径教学机制
良好的教学形式是优化学生教学内容理解过程、营造全新教学氛围的关键。在当前创新中学田径教学时,要注重优化师生关系,调整教学形式,关注课堂互动交流,构建立体化田径教学机制。第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示范性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互动。在中学田径教学时,除了教师示范外,也可以挑选部分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来示范,增加学生的互动热情。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增加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客观认知。第二,要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特别要注重将生活、赛事等多种元素融入教学活动,积极延伸田径教学的价值空间,实现从课堂教学向日常习惯的有效升级。教师要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注重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素材,积极组织相关田径比赛,增加田径教学的影响力。
3.4 完善教学评价,打造科学客观的考评机制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机制的重要依据。传统中学田径教学,其评价、考核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测试成绩、竞技水平为依据,如跳远的距离、长短跑的时间等。因此,在全新中学田径教学目标指引下,要注重对教学评价机制的合理调整,通过尊重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的成长性,从而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指引”价值。因此,在中学田径教学时,要注重更新教学考评方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锻炼状况等内容统一纳入田径考核体系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体能状况进行事先测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客观、合理的教学考评机制,进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田径教学中找到应有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进而使其热爱参与田径学习,实现个人习惯的有效培养。
4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中学田径教学要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出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融入学生成长和田径运动等多种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运动习惯,助力其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