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索
2020-11-24高勤
文/高勤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方式和职业价值观的变化,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1]。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众多专业毕业生中日益突出,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体育类毕业生更倾向于依靠学校的定向分配,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影响下,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已经从单一的体育类专业,逐步过渡到体育类专业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转变,体育教育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各大体育院校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制定有效的方针和策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给大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就业基本知识,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指导工作[3]。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需要,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就业中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4]。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误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日益突出,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各大体育院校开展学习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全方面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自我认知观念,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体育院校职业指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并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就业形势下,针对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措施,避免就业误区。要转变学生不愿当非体育教师的观念是必要的[5],这也是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部分大学生将就业的地方选择在大中城市,而且对于未来从事的行业、职位和待遇有着较高的愿望与要求。然而,大中城市对体育专业的需求总体上是饱和的,大学生选择就业时不应仅仅局限于城市。与之相比,大部分城镇和乡村对人才的需求更大,但是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往往过高[6]。很难准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也就不能考虑到社会的客观现实,如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和政策,以及各地区、各单位的特殊要求。归根结底,“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造就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白白错过很多机会。
(二)择业领域狭窄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大都倾向于选择收入稳定的事业单位,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业,就业领域比较狭窄。体育院校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依赖于父母、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帮助。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就业意识淡薄。
(三)缺乏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体育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与市场化程度不匹配,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自2000年起,在国家就业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由于专业特点,“供需满足,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基本局限于学校、体育机构、体育产业单位或健身俱乐部就业。但是这些职位未能满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院校应倡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就业渠道。但是,由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申请销售、市场开发等职位,导致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其他专业。
二、就业形势分析
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和学校都高度重视,并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普遍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大学生创业辅导工作,准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所学专业与所在岗位不匹配
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在初中、小学或高中从事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或者从事相关公司的职业运动员和体育运动教练。一些大学生还会在私人健身房工作,比如健身教练、私人教练和营养师等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数量逐年减少,市场营销等非体育专业职位逐渐出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二)就业观念落后
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受体制改革、配额限制等措施的影响,择业更加困难。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调,导致大学生从事与体育活动无关的工作的比例逐渐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在公务员招生中就业成功率较低。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国家提出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拓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但比例不高。高校学生自主创业逐年增多,涌现出很多典型的企业家群体。但是,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业能力较低,就业情况不理想的较多。因此,他们参军、学习,出国留学的比例稳步上升,体育专业灵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三、就业目标管理实施控制过程
(一)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目标控制管理实施过程中,体育院校要以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充分把握社会各单位的用人理念。高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而且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包括道德与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和一定的技术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担任裁判、比赛和其他机会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在实习中,感受工作的艰辛,更好地调整求职心态,缩短融入社会的时间。
(二)构建专业化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高校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应改变以往思维模式,将个性化指导作为基本原则,营造积极指导氛围。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模式出发,打造体育专业具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将集体就业指导与个体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安排不同时间,将毕业生聚集到一起进行系统的知识培养、世界观和价值观融合,提高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教学还应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认知成为职业。自入学第一天起至毕业,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毕业指导。
(三)制定就业指导目标和要求
在新学期开始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对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实施方案、内容、方法、总结、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我,测试职业兴趣、职业技能等,并且提供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评估结果,为专业就业指导提供依据。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以主题教育、主题班会为主要内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参与性强,主题清晰,效果显著。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水平,建立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知晓感、认可感等个人档案。以职业指导为基础,结合学生个人、职业认知水平,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才观。
(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开放式就业指导课程
学院不能只招收学生,把学生就业问题留给社会和学生。学院不仅要把握“生产关”,更要重视“销售关”。在大学教育中,学校要把就业放在首位,不能等学生毕业了才去面对。在就业指导中充分利用因特网和课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树立专业精神,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学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竞争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做好各种准备,提高求职成功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课堂进行就业指导,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学二年级起就要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树立专业精神,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学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夯实基础,实现“一项大事”的全能,全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加强自我管理,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过程中的各方面准备,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
2.建立班级就业方向小组
依据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及自身情况,将班集体学生的就业方向分为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建立每一类型的学习小组,编写职业规划手册,定期召开学习会议,记录并反馈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记录,帮助学生建立档案,总结经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路径。
四、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从体育院校办学出发,要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工作思路,为毕业生提供多层次就业指导方案。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改进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缓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树立信心,突破就业局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