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网络教学路径研究

2020-11-24蒋街良陈赛红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俱乐部教学资源

蒋街良,陈赛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1 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人类进入网络信息化和网络国际化的时代。2015 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创设性地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政府工作报告。该项计划不仅提升了高校进行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更加指明了民办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方向。当前国内不少民办高校在学分制教学改革推动下采取了俱乐部形式进行课内体育教学,并将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统一纳入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统筹发展,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管理。当前民办高校网络建设逐步发展,体育教师及大学生对开展体育网络教学与训练意愿较强,并且部分学校对开展体育网络课程也较为支持,奠定了开展体育网络教学的基础。

2 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

从网络视域下对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进行审视和分析思考,并积极融入新技术应用下的新理念,合理地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应用,真正实现对教学策略和思路的有效改变。网络技术应用于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与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相比有着更直观高效的教学效果。(1)能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生也能够形成课外学习的重要意识,这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帮助。(2)为师生搭建更好的互动空间,这对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了更切实有力的依据。(3)学生学习、锻炼更加灵活,即使在碎片化时间和有限空间条件下都能得到专业、安全、有效的指导。(4)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同时形成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体育校园文化,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性作用。

3 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网络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了68 364 个文献,其中2018 年度就有3 913 个文献。再以“体育网络教学”为主题,仅搜索到652 个文献,近5 年即有302 个文献。以“体育俱乐部+网络教学”为主题搜索到95 个文献,其中有涉及体育俱乐部网络教学的论文大都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如罗刚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在体育教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应合理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体制;郑烨以“互联网+”为视角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过程中影响教学改革的环境、体育场馆、教师、校园网络和教材等因素,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学生思想教育、场馆、教师队伍、网络平台和教材等方面加大建设等方面入手。在谈及课外体育俱乐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上,李帅许认为应先构建好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信息资源模块、学习资源模块、交互模块、用户管理等模块。涉及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网络教学路径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比较少,这将为民办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其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4 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网络教学的路径

大多数民办高校所采取的管理体制都为“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制”,这种管理体制较为灵活,便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深度融合,为“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要想方设法促进互联网+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构建科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网络教学路径。

4.1 加强体育俱乐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技术教学的水平

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设置了多个科目的网络教学。但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其他学科。一方面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硬件设备投入较少等客观因素有关;另外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即体育俱乐部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教学的能力有限,无法将现代化技术手段真正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的应用被局限在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较少,体育俱乐部网络技术教学未能得到较好的推广和普及。因此,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加强网络教学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提高其网络技术教学的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动员俱乐部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课件的深度开发,给体育课程的网络教学注入活力。

4.2 优化和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创新适合本校、本俱乐部学生的教学资源

当前网络上存在着体育教学案例、学科媒体素材、技术练习、体育运动有效方法等海量体育网络资源,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学生获取的这些资源对指导自身锻炼没有太多实效且还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民办高校俱乐部在开展体育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优化和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同时将本校学生和课程的特点与之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要领,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用重放慢动作、停镜等多种方式,配合教师的讲解,构建高质量体育网络教学课件资源库,包括案例库、技术练习库、媒体素材库等。学生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获取信息,这对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能够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及有限的空间内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

4.3 以移动优先为策略,建设体育网络教学平台

即使发达的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体育运动、健康方面的资源,但要查找与搜集这些资源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如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还需付出一定的成本。建设体育网络教学平台,使得体育教育网络化,实现体育教育信息的共享,是信息时代体育教育的必经之路,可大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觉自主运动效率。目前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在我国民办高校教学中已经开始运用,但能运用到体育学科的学校为数不多。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网络教学,将现有资源进行融合创新,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进行规划设计,实现网络资源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有效化,建设好体育网络教学平台。

陈永浩认为,体育多媒体网络平台应由体育资源信息模块、体育教学模块、即时通信模块、交流平台模块和功能设计模块5 个模块组成。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网络教学平台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可供随时随地查找的教学资源类平台;二是供师生即时互动交流的平台。

4.3.1 搭建公众号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将体育俱乐部教学、运动训练及全民健身等各项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学生训练竞赛图片、新闻、健身指导相关知识、视频等)进行系统优化整合,发布于相关平台(网站、App 公众号等),拓宽优质体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得渠道,提高资源库扩散率与使用率,完善共享运行机制,“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现阶段使用率非常高的通讯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QQ 等均能适时向大学生推送丰富、精准的运动知识和精彩赛事赛况,大学生使用者通过灵活的网络,在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下进行学习和锻炼。公众号等平台的建立能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情景图像演示,达到了传统教学教师示范所不能达成的效果,体育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和新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即使只有碎片化时间或在有限空间内均能有效地锻炼。

4.3.2 利用微信、微博、QQ、运动App等交流互动平台开展自学、自练、自评、答疑、讨论、欣赏等,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手机App 建立俱乐部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课后辅导,用平台上的课程辅助教学。可将微信、微博、QQ、运动App 等与体育教学结合,利用各种App 成立体育教学小组,组内成员可共享每天运动量;也可通过运动App 上的打卡记录,作为促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的一种手段;App 统计的数据还可以作为评定体育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依据等。

通过平台提供的交流空间如微信群聊、QQ 群聊、BBS、社区论坛等,俱乐部大学生可以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体育爱好者。该渠道也可成为重要的交友途径,大家在彼此鼓励中参与锻炼,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使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得到了实现,而且将网络平台服务充分应用到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中,这不仅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丰富和补充“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也可实现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等功能,大大提高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整体效果。

4.4 加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数量众多,如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的话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收不到好的效果。各俱乐部应与校内计算机、艺术传媒设计等学院的师生以及校外相关设计公司开展相关课题领域的合作,设计搭建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和App,联合制作研发新的教学资源等,以最大程度地节省投入、加大产出,提高资源利用率。

5 结 语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深入的必然,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应抓住“互联网+体育”契机,及时调整政策,加大网络教学支持力度,加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给予广大教师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其能突破、创新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教学。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俱乐部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