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以“穿越‘三山五园’定向挑战赛”为例

2020-11-24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山定向赛事

尹 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2488)

1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概念及教育内涵

1.1 定向运动的概念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定向运动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和果断决定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在大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交网络,使人们学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定向运动可以让人回归自然、放松身体、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

1.2 定向运动的教育内涵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内涵。定向运动作为团队协作项目的同时还具有社交性质,在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大学生户外生存智慧,还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弥补在数字媒体时代普遍存在的大学生社交缺乏,解决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

2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资源开发与“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教育融合

2.1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资源的人文教育价值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包括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以及这三座山上的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地区保留着大量足以见证北京800 年历史的建筑和人文景观,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体现着中国传统造园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成为北京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段之一,蕴含着大量人文教育资源。

2.2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资源的文化内涵发掘

教育部2003 年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定向运动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田径类的主修课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块中指出,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和训练。由此可见,教育部充分重视在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群体中推广户外体育定向运动,支持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教育,充分挖掘体育教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三山五园”定向挑战赛事是高校体育定向运动与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融合,它以赛事为依托,进一步推介了“三山五园”的文化底蕴,通过充分发展和利用校外体育资源,能够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形式多样的运动教育,扩展了高校体育运动空间,同时通过深度挖掘“三山五园”的文化底蕴,在大学生群体中促进了“体育+旅游”的休闲体育模式的融合与发展,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体魄,拓展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生存能力。

3 高校体育“穿越‘三山五园’定向挑战赛”的赛事设计

3.1 赛事设计理念

3.1.1 竞技性与群众性相结合赛事项目设置分为具有专业竞技背景的越野定向比赛和群众参与的大众趣味定向赛赛事;既保证专业的赛事水平,又最大限度地动员大学生群体参与赛事,进一步提高赛事水平,扩大赛事规模,形成有影响力的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赛事。

3.1.2 赛事创新性与时尚性根据“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域的现实环境条件(如“三山五园”健身绿道、周边健身设备条件等)及大学生体育定向运动赛事筹备情况,创新赛事内容,力求前卫高端,为打造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传播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奠定基础。通过赛事内容设置,增加持续交互性和趣味性,迸发出强烈的吸引力,实现用户聚合性力的增强。

3.1.3 赛事活动区域高定制性比赛区域覆盖“三山五园”的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主要区域,深入赛事覆盖区域的重点区位因素,以开赛仪式、比赛路线现场为核心,参赛队员利用徒步到达指定地点,并完成相应任务。赛事活动与赛事区域高度融合,重点推介“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体育定向运动,传播“三山五园”的人文价值。

3.2 赛事特点

3.2.1 广泛参与性赛事采用越野定向和趣味定向相结合的形式;赛事项目设置为具有专业背景的定向项目越野定向赛和全民参与性质的趣味定向赛2 个部分。徒步+跑步+公交+地铁的活动参与方式,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业余定向需求。专业竞技+全民参与,专业性与竞技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参赛人员数量。

3.2.2 深度互动性专业竞技+全民参与的“三山五园”定向挑战赛竞技性、趣味性、互动性、益智性相结合,是集定向竞技比赛、“三山五园”文化、景观、人文特色于一体的大型时尚健身活动。

3.2.3 内容丰满,赛事嘉年华赛事期间在赛事现场设置赛事嘉年华,对赛事嘉年华区域设置群众体育项目、“三山五园”文化展示等区域进行推广,在为休闲体育及“三山五园”文化推广提供实质上的渠道和舞台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与满足赛事内容,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参赛体验。

3.3 赛事的规模和赛道设置

赛事分为越野定向(专业竞技组个人赛)和趣味定向(以高校为单位组团队赛)两种类别,赛事规模控制在300 ~500 人的范围内为宜。赛道设置的起点在香山静宜园东门,赛道全长共设置7 个打卡点,分别为1 号点玉泉山、2 号点颐和园、3 号点颐和园景明楼、4 号点万寿山佛香阁、5 号点畅春园、6 号点圆明园、7 号点圆明园内,最终回到终点香山静宜园东门。

3.4 竞赛规则及处罚规定

3.4.1 竞赛规则比赛按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定向运动竞赛规则》执行,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记录成绩,竞赛性、趣味性相得益彰。比赛将在“三山五园”景区设置7 个任务点(打卡点),分别为1 号点玉泉山、2 号点颐和园、3 号点颐和园景明楼、4 号点万寿山佛香阁、5 号点畅春园、6 号点圆明园、7 号点圆明园内。竞技组(个人赛)需要全程以徒步或奔跑的形式完成,不允许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前每人将得到地图(活动平面图)1 份,地图上会标出需要完成的7 个打卡点,每个人需按照路线依次达到并进行打卡,最后回到终点,用时最短者获胜。高校团体组(团队赛)可通过徒步、跑步、公共交通工具(只允许公交或地铁但不允许共享单车、电动车)的形式完成任务点打卡,设置100 支队伍,每支队伍5人,出发前每队将得到地图(活动平面图)1 份,地图上会标出需要完成的7 个任务点,每队根据地图寻找7 个任务点进行打卡,每个打卡点的打卡顺序无要求,直至7 个任务点全部打卡完成方可回到终点,完成比赛,每支队伍以用时少者为胜。竞技组(个人赛)在比赛中只能徒步或奔跑,凡借助交通工具者,比赛成绩判为无效。参赛者要求身体健康,适合户外运动。参赛者应遵循定向运动比赛规则。

3.4.2 处罚规定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取消比赛资格或成绩无效:提前进入比赛场地熟悉地形者;参赛队成员私自离开控制区者;接受别人帮助或为别人提供帮助者,如指路、找点等;从比赛中获利,故意在竞赛中与其他运动员同跑或跟进者;比赛中使用交通工具者;冒名顶替参加竞赛者;比赛时蓄意破坏点标旗或其他竞赛设备者;故意妨碍他人竞赛者;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再次进入赛区者;丢失地图、通行证的参赛者。

4 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资源开发的对策

当前,体育定向运动已进入部分大学体育课堂十余年,各种赛事层出不穷,比赛规模也逐年扩大。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定向运动也面临着场地资源不足、课程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关学科专业的课程融入等诸多现实问题。笔者在穿越‘三山五园’定向挑战赛运动系列赛事的组织策划和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思考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定向运动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4.1 深度挖掘当地可供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体育教育是全面拓展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体育定向运动作为助力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载体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体育协会组织,应深度挖掘当地可供利用的历史文化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体育定向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育人作用,丰富体育课程的思想文化内涵。

4.2 重视体育定向运动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体育定向运动因其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独特性和多样的运动模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通过在大自然中的身体实践,增进了思维锻炼和想象力,培养了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团队协作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对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提出了考验。这种运动形式能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发现乐趣,在户外运动种突破自我,在与环境的交互对话中不断发现内心深处的美的体验,从而释放学习生活中的精神压力,更加亲近大自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3 合理开发体育定向运动的场所,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体育定向运动是由早期的野外军事活动演变而来的,其场所以自然生态资源为教学场地,可以弥补高校体育场地资源有限的局限性。高校体育课程可结合现实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体育定向运动场所,因地制宜地选择山林、公园、湖泊等自然环境开展,以积分赛、团体赛、盲打模式等丰富多样的模式开展,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和竞赛中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三山定向赛事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本月赛事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过沈阳故宫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镇三山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