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足球课程的思政功能研究

2020-11-24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足球思政意识

寇 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与公共艺术部,河南 郑州 450046)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 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便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第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第三,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足球运动的友谊、团结、公平、公正、尊重、关爱、拼搏进取等精神,正好契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旨。由此,研究高校足球课程的思政功能,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功能的具体表现

1.1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比赛中,大学生需在足球场上来回跑动,体能消耗大,这就对其耐力和毅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对大学生的耐力有着极大挑战。此外,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比赛中,当本队处于劣势时,应快速调整心态与战术,奋勇拼搏,切不可消极对待;当本队处于优势时,也应继续努力,不可轻敌懈怠,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总之,大学生在不断地坚持与突破自身耐力和毅力极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促进了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等拼搏精神与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1.2 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足球比赛中,所有参赛者都必须在竞赛规则的规范下有序地开展比赛活动,否则就会遭受相应的处罚。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参赛者起脚过高、背后铲球等形为都有可能对其他参赛者造成伤害,这些行为都是违规行为,是被规则禁止的。又如,在足球比赛中,一些不尊重对手、具有侮辱性的行为也是被禁止的,假如出现这些行为,裁判员会直接进行处罚。只有在足球竞赛规则的规范之下,足球比赛才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有序开展。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竞赛规则教育,能让大学生树立起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遵守规则、遵纪守法。

1.3 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其中足球运动的竞争性更显突出。在足球比赛中,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教练通常会为球队制定相应的战术,进行排兵布阵,各个位置之间的对抗、比赛场上的攻防转换等都存在着竞争。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比赛中,大学生通过使用合理的技战术击败对手,最终获得比赛胜利,在此过程中,能够促进大学生优良竞争品质的形成。因此,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足球运动具有的竞争性特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大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竞争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或工作。

1.4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必须经过团队协作。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同样如此,尤其足球运动这一集体性运动,需要不同位置的队员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比赛结果。如果队员中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只想当“红花”,不愿做“绿叶”,是难以取得比赛胜利的。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足球运动团体特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同配合意识。

2 高校足球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特征

2.1 自由性特征

高校足球课程教学通常都是在开阔的足球场上进行的,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程授课环境。在足球课堂上,大学生在一种自由、开阔的环境下运动与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由度。与此同时,在自由、开阔的教学环境当中,大学生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干扰。但也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没有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束缚,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内在品质等可以较为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高校足球教师应在这种自由的教学环境中,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把握时机,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

2.2 社会性特征

高校足球教师通常会运用竞赛法来组织教学,在比赛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在队伍中的角色担当,要遵守比赛规则,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获得比赛的胜利。就像在现实社会中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并且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实现自身价值。由此可见,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的。在高校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其社会性特征,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使其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且明确自己的角色担当,实现自我价值。

2.3 实践性特征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通常都是在室内教学环境中,以一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教师是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实践教学中,使大学生能够在运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接受相关思政教育内容。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相比,这一更侧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与理解,从而让大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4 身心协调性特征分析

有效的高校足球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而且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更多的是对大学生心理层面上施加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等。因此,欲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高校足球课程中,则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3 高校足球课程实现思政功能的途径

3.1 提高高校足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高校足球课程的思政功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足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因此,高校足球教师应通过不断的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也应重视对足球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为其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可通过开展讲座、校外观摩等形式促进足球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3.2 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足球课程中

高校足球课程的开展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规则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培养方面是一致的。因此,高校足球教师在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整个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展足球课程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高校足球比赛中,教师要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若发现有恶意破坏竞赛规则的行为,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3 丰富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方法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对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丰富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方法。例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有目的地选择小组合作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明白,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应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乐于助人的品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又如,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法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规则意识,让大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感受规则的力量,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并自觉地遵守规则。此外,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为大学生播放高水平足球比赛视频的方式,让大学生直观地感受比赛中的足球精神,以此来刺激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形成。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高校足球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足球课程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 结 语

通过高校足球课程教学,可使大学生自觉地将在足球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上升为思想道德情感,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化”和高校足球课程“外化”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思政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