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2020-11-24陈杏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灌篮 2020年32期
关键词:花山壮族肢体

陈杏 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舞蹈表演是经过演员剖析角色的内心活动与精神意蕴,通过肢体动作构建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视觉效果而表现张力的艺术活动。表现张力作为动态象征下的一种表现效果,直接体现出人物形象塑造的各个环节,因此,笔者以“是否用具有艺术表现张力”作为判断人物形象塑造有效性的标准,通过对舞蹈表演中具有表现张力的部分进行分析,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再现的方法。同时,舞蹈表演需要以演员的身体为表现媒介,将舞蹈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和思想寓意再现与舞台艺术实践活动中,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艺术作品具有的艺术内涵、人物形象具有的内在意蕴、肢体动作中的艺术张力,以在《花在》出品中塑造出完整的傣乜(女人)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塑造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达的作用分析

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艺术的灵魂。舞蹈表演是舞蹈者通过肢体动作、面部深情与音乐、道具等舞蹈元素配合,突出舞蹈作品主题,来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员人物情感的传递效果,直接决定了人物形象塑造的质量,因此,情感表达对于人物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情感表达突出角色的个性。塑造人物的个性形象,不仅能够向观众传达出人物情感和作品内容,还能进一步提升演员的舞台魅力,强化观众的观赏体验。舞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学会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对角色进行不断摸索和尝试,在人物形象中贴上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形成自身的表演特点和风格,才能使角色与自身的情感相通,塑造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人物形象[1]。

第二,情感表达突出表演的整体性。舞蹈表演要突出舞蹈演员的动作整体性、音乐背景与演员动作的整体性、舞蹈道具与舞蹈风格的整体性、舞蹈内容与舞蹈故事的整体性,才能使舞蹈演出更具张力。演员的情感表达在舞蹈内容和舞蹈动作上呈现,表达出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贯穿舞蹈表演的始终,因此,演员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需要通过熟练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情感表达相结合,突出角色刻画和舞蹈表演的整体性。

第三,情感表达升华舞蹈的艺术性。舞蹈的艺术性主要包括抒情、象征的两个方面,演员通过情感表达、现场观众与人物角色情感的流露,给舞蹈本身添加了更加浓厚的艺术美感,能够快速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发现舞蹈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强化观赏体验。

(二)情感表达的核心要素

第一,生活原型为基础。艺术离不开生活,人物性格塑造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主体,演员需要在生活中寻找与人物相契合的经历与经验,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需要以生活原型为基础,通过模仿和想象来丰富人物的性格、思想、神态、行为,获得更加广阔的形象塑造空间,使人物的情感表达不再空洞、无味,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例如《花山》傣乜形象,可以模仿农耕的劳动人民,穿插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根据的劳动行为,编排为舞蹈动作,再通过仪表神态来丰富其性格特点,从而让观众获得真实的人物感受。

第二,理论知识为前提。只有了解人物背景、人物性格、人物情感,才能将其准确的地表达出来,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不仅要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还需要存储相应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包括舞蹈历史文化、审美风格、舞种特征、舞蹈鉴赏和舞蹈表演技能等,从而使表演动作更加专业、流畅、细腻、自然、美观,演员具备深入感悟角色情感的能力,和通过舞蹈肢体动作转化舞蹈语言符号的艺术修养[2]。

二、舞蹈演员人物形象塑造的肢体语言

(一)外在形象塑造

舞蹈表演的最好媒介即是演员的肢体,演员通过肢体动作构建的语言符号,具有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作用,这种肢体的符号语言即是人物形象的外在语言表达。舞蹈符号通常包含舞蹈元素、舞蹈道具和舞蹈动作,通过无数的肢体动作符号组成一个舞蹈语言,由多个舞蹈语言的组合形成舞蹈段落,由不同舞蹈段落连接构成舞蹈作品,因此,探究和塑造人物的外在形象,必须对舞蹈作品中的道具、语言和情节进行分析,并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重新表述出来。演员的肢体语言包含着舞蹈符号,表演过程即是对舞蹈语言进行翻译和表述的过程,让观众直接了解到舞蹈作品本身包含的元素、道具和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舞蹈画面。另外,人物的外在形象要与演员的身段契合,同时与民族形象契合,才能使人物塑造获得观众的认可[3]。以《花山》中傣乜(女人)的角色为例,绣球是表现壮族女子形象的表现道具,在最后一段中,“先人”与现代壮族女子同天幕倒影公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绣球,其中包含着女子的仪表风度、行为举止、服装特色等,而女子即是绣球的艺术表现充分诠释了壮族女子的民族形象,更加符合观众印象中的壮族女子特点,因此,人物的性格塑造深入人心。

(二)内在性格塑造

内在的性格塑造是舞蹈中的人物角色塑造的重要环节,通常决定了“人”在面对事实、事物、事件时的态度和立场,并通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现出行为举止、思考方式、待人方法等。而演员想要深刻理解舞蹈中的角色,就需要从反方向来理解人物思想,挖掘人物隐藏的内心性格特点。在人物内在性格塑造中,可以通过还原法和代入法进行,还原法主要根据剧情中人物的行为,对当时的思想意图进行揣摩,从而分析出剧情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代入法是演员代入自我情绪,将自己想象成为剧中角色进行扮演,从而了解当时的人物内心情感。同时,在人物内心性格塑造的过程中,演员要重视去虚拟化,即去除不切实际的行动和思维,和去除实物表演,让实物在“实”上虚,从而使人物情感呈现出来。例如《花山》中傣乜的女性内心性格形象塑造时,可以在耕耘的行为表演中增加擦汗等行为,并以微笑等表情进行衬托,能够表现出壮族女性在辛劳的田间生活中安静、欢乐的情绪,衬托温柔、自强的女性形象,向观众传递不畏辛劳、知足富足的民族观念,从而强化人物表现张力。这种写实动作的出现,突出表明了女子作为劳动者形象出现,刻画了壮族女人的温柔、辛勤、知足的女性性格特点[4]。

三、舞蹈演员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感外化

(一)内心情感外化的手段

第一,内心独白构建。人物的内心独白是丰富人物思想活动的重要内容,演员在塑造人物内心独白的同时,也在不断对自身进行追问和思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感的表现,倾听自身产生的心理语言,这种内心世界的情感生成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演员就是通过运用内心独白,再现人物的思考判断。内心独白的构建,需要演员深度带入剧情,对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舞蹈情节进行分析、理解,找到角色在舞蹈情境中生成的内心情感,达到由内向外的情感传递。构建角色的内心情感,进一步丰富角色的内心独白,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角色性格,塑造出更具表现力的人物形象,使表演过程更加自然、更加丰满、更加生动。以大型音乐舞蹈诗《花山》为例,不乏有空间调度的生命穿越形式,更不乏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感的交融。在傣乜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现代女子与画中女子的对话,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平行交错,使观众在空间平行交错的过程中体验到最原始的民族情结[5]。剧中女子在皎洁的月光下抚琴歌唱,手持银梳在表露自己心中虔诚的信仰,好似在注视什么、好似在期盼着什么。她正是期盼丰收的喜悦,注视着儿孙满堂。因此,在内心独白下,使演员的自身情感由浅入深,而动作设计更加仔细,使表演过程更具层次感。

第二,情节演绎强调。在舞蹈作品当中,情节设定表述着舞蹈内容,只有明确舞蹈主题和舞蹈内容,才能推动生活和事件的剧情发展。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牵引着人物内心情感的产生和变化,突出人物与人物的矛盾、人物内心的矛盾,使舞蹈表演更具张力。在抒情舞蹈当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有可能是人或景物表现,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法,来使人物更加的生动形象。例如在《花山》当中,第二幕:月亮之上——傣乜(女人)篇就出现了月亮、稻田、绣球等文化元素,模拟插秧、耕耘等动作,使银白色的月光与金黄色的稻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了壮族女子田间耕耘的辛勤和勇敢,好似内心中充斥着平静和欢乐。

第三,记忆情绪唤醒。记忆情绪的环境需要通过移情表现来完成,通过肢体语言的外在表现,来重视情感还原和情感体验。通常,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回忆起往事片段,可以带给演员真实的感受,创造出“活着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富有生命力。这种记忆情绪可以是演员的生活情绪,也可以是剧中人物之间碰撞而产生的互动情绪,或承接民族责任和使命的民族情绪。例如在《花山》第二幕:月亮之上——傣乜(女人)篇当中,壮族女子穿着白裙赤足而行,时快时慢,如水波粼粼,“先人”穿越在水波当中,与之一起舞蹈。现代壮族女子将“先人”围合起来,成为现代人,天幕弯月上隐隐出现了“先人”女子的形象,好似在诉说和提示人类的起源。在这一段中,充分体现出壮族女子的民族情怀,她们怀揣着民族存亡的责任和使命,关注着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交接,继承着独属于壮族人民的远古的记忆。

(二)情感外化的传达方法

第一,重视身心结合的角色表现。舞蹈角色的塑造是演员表演的关键环节,即表演情境之中的灵魂,能够体现出角色背景、故事内容、民族特点等。因此,在进行角色塑造的同时,要关注人物的民族情感、性格特点、故事背景,由浅入深地对人物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融入舞台人物表演的过程当中,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只有探究人物的深层次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演员与人物深度融合,塑造出生动切合、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演员与观众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给观众情感共鸣的观赏体验。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具象型的角色塑造,通常利用外在的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显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如好《花山》第二幕中女子的农耕形象。另一种是抽象型的角色塑造,通常作为一种“写意”表达的形式呈现,通过景物、氛围、情感的烘托,使观众在情感体验和情怀感受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如《花山》中第二幕出现的“先人”形象,带着对子孙后代的关切的民族情感,震撼人心。

第二,突出音乐烘托的渲染情绪。舞蹈和音乐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音乐帮助舞蹈情绪渲染,提高舞台的表现力,而舞蹈的加入,也让音乐有了更多的联想,形成强烈的感官体验。音乐和舞蹈同时作为艺术形式,激发舞者和观众的思想情感,引发舞蹈角色的情绪感受,深入刻画出人物形象,做出意境判断,使观众与演员产生情感共鸣。音乐直接传达着舞蹈的节奏和情感,舞蹈演员要充分理解、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情感、节奏,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做出判断,并形成内心情感,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例如《花山》中蚕蛹的原始民歌曲调,用壮语进行演唱,充分还原了耕种、祭月的民族生活画面,给人以宁静、快乐、向往的情感体验。

第三,借助道具烘托的抒情情感。舞蹈的道具使用,往往能够提升舞剧的表达效果,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道具作为人的情感寓意的象征,是一种寄情于物的思想呈现,是人民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情感寄托。充分发挥道具的表演效果,不仅能够使能够丰富表现形式,更能够延伸肢体语言,使角色性格和情感外化体现。例如《花山》的第二幕的最后一支舞,“先人”捧着绣球坐在人群中间,一针一线地绣着,随着舞剧的发展,“先人”和现代壮族女子围坐在巨大的绣球花瓣上,在天幕的月亮镜面倒影下,共同完成了一只完整的绣球。在壮族文化当中,绣球通常寓意着丰收和儿孙满堂,在《花山》舞剧中采用绣球道具,不仅能够深刻描绘出“先人”对于丰收的期盼,体现出祖辈对后辈人的关爱,展现出壮族女子对本民族发展的期望和祝福,从而让人们了解到“先人”的内心情感。

四、结语

在人物形象塑造中,作者以《花山》音乐舞蹈诗为例,对壮族傣乜(女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充分剖析,从人物的舞蹈表现、性格特点、剧情结构和民族形象的角度研究壮族女性形象,并探索傣乜(女人)的形象塑造的主要因素以及演员的情感表达方式。花山是壮族生命的摇篮,音乐舞蹈诗《花山》艺术作品中不仅包含着先人壮族梦想的延续、对壮锦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传承的关注,还包含着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热爱的强大民族精神。一个具有表现张力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能够对人物思想和内涵进行有效展现,形成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更能够传递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在有效的人物表现中挖掘出无限的内在韵味,使艺术作品更具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花山壮族肢体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题花山寺壁
《Cat’s book》
肢体语言
壮族山歌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