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运会推动太原发展研究

2020-11-24贾雅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太原市体育赛事太原

贾雅婕

1 前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函》[国办函(2015)57号]指出:“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筹备和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经费主要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自筹,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场馆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自行负担。”文件同时强调:“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节俭高效原则。”举办体育赛事去引领城市的大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获得2019年第二届青运会主办权的山西开始“青运时间”,研究第二届青运会对太原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方面产生的综合效应,对促进太原市通过举办赛事的机会,促进发展,推进建设国家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特开展此课题研究。

2 大型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关系

2.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经验总结法。

2.2 青运会推动城市发展

相关赛事产品有很强的外部性,体育竞赛对所在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是经济有所提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王郎玲(1997)等认为,相关投入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强度和规模巨大的投资必将使城市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陈欢(2009)等认为体育赛事的举办是吸引投资、促进消费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最好手段,还可以带动体育产业、促进旅游、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李晓莉(2009)研究认为大型赛事后具有旅游杠杆效益,体育赛事的举办将对国家和城市的旅游带来推动作用。促进太原市经济加速发展从而为国际体育综合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好物质保证;在刺激投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系列产业得到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增强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王景波(2010)等人研究认为,体育的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保障。吴殷(2009)研究得出体育赛事的举行对社会效益有很大的改观。林东序表示可巧抓地方特色塑造城市理念,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推荐市民组合素质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从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出发,林东序表示,青运会推动城市理念、城市视觉和城市行为(市民言行、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等)的提高。通过体育事业促进城市品牌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政府诚信形象的体育中心城市、国际体育城市等一系列新的城市代表形象。并且市民的民心将得到凝结,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将有所增强,推动城市软实力的增强。

据官方数据,作为上海市的一张对外宣传名片的F1,每次赛事从电视转播媒介获取的观众近 6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上海。经10年的积累,F1已经成为上海的特色体育赛事,并家喻户晓。参观青海湖已成为青海省著名城市牌名片,它的相关产业已波及到甘肃、宁夏,甚至整个西北。据统计,环湖赛举办了12年,前来青海湖旅游中每年有17万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是被吸引环湖赛转播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而来,这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2.3 太原市办第二届青运会的条件和基础保障

随太原市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太原的会展业取得了迅速的成长。太原市已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十五项交流会。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场馆面积达到0.91平方米,且赛事经验丰富。小轮车训练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基地,曾成功举办国际自行车联盟BMX世锦赛(北京奥运会预选赛),BMX全国锦标赛及冠军赛。2008、2009年连续举办了女子摔跤世界杯,2010年起开始每年举行太原国际马拉松赛,2012年4月太原举办伦敦奥运会摔跤预选赛(奥运会选拔赛),2015年9月举办第17届亚洲跳伞锦标赛,这些经验为办好第二届青运会做了重要铺垫。

青运会刺激太原市体育现有场馆的利用率、维护及保证使用状态。青运会筹备工作时间长,竞赛项目或比赛队伍人数较多,周期较长。现承担相关赛事活动,为青运会的运载做好铺垫。太原市共有体育场馆共有34个,主要以山西省体育中心、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原山西省体育场)、山西省体育馆、滨河体育中心为主体。能够承担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仅有3家,远不能满足第二届青运会的需求,且其余场馆设施设备陈旧。

太原市在山西省体育中心有六个场馆可以供其比赛。筹划皮划艇、赛艇等水上项目将在汾河景区,济州桥以南修建。青运会项目中足球、帆板、女子手球、曲棍球和垒球尚未修建场馆,其可能分配至其他地市。

3 推动太原发展的对策建议

太原市筹办第二届青运会是城市铸造民心和凝聚力的盛会,通过青运会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推动现代都市和谐。据专家预测和学者实证研究,多数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都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往前推进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

3.1 体育赛事的战略规划

科学论证,制定规划,服务于太原市发展的目标,与太原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一个城市有计划、有协调、有战略的承担赛事才能保证其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太原市举办赛事的频率,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机制及统筹安排等等。大力发展太原市体育竞赛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太原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事关太原现代服务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从经济、社会、文体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论证。建议由市发改委、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牵头,抓紧时间组织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论证。如论证结论成立,则应着手制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用以指导行业发展,确定体育竞赛经济成为太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发展地位。

在筹办第二届青运会期间,可能只投入,少产能,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但是过渡期后,将有所发展。据相关学者研究表示,多数城市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都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往前推进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第二届青运会期间大量人员涌入太原市,消化城市的“过剩”的产品供给,起到“熨平”及“峰聚效应”。第二届青运会若赛事前后交通压力加大,物价有所上涨,则经济负担加重;事后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可能不高等。发展第二届青运会需面对如何处置配套基础设施,及努力使太原市多样化体育竞赛产品的供给,体育设施为固定成本,伴随第二届青运会等其他承办的体育赛事产品生产量的增加,扩宽渠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模。并完善后勤与安全保障机制,深化管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太原维稳、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理体系,提高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确保太原安全稳定。

3.2 资金和人才引导,政策扶持

只有当第二届青运会的人力资源配备素质提高,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才会使拥有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专用性的人才及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方可以使得第二届青运会各服务部门的经营产品质量提高及服务功能完善,以及扩大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太原市体育竞赛经济在社会化的专业团队和激励机制建立方面处于雏形阶段,太原市应大力培养和引进社会专业人才或团队,嫁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海纳百川的心开发太原市市场。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培育、安置等规划,着手培养相关赛事管理复合人才,及应用高新技术,避免资源流失。第二届青运会与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联系,太原市要面向国内外引入精通体育经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要依托本地资源打造复合性人才群体。改革不断升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扩宽人才交流合作。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在其萌芽期太原市政府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异常关键。单纯由市场来调节第二届青运会产业市场会造成供给不连续以及正外部性减小而负外部性增加等问题。太原市市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第二届青运会对城市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适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将尽可能的降低第二届青运会组织成本,并优化办赛环境,提高运作效率,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溢出效应、辐射功能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吸纳和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加大互动力度及经济产业联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努力扩大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筹办第二届青运会的过程中可采取政府领导协调和推动、给以政策性的支持等,第二届青运会组织筹备和市场运作等由专业赛事管理公司及相关专家负责的“政府支持、公司运作”的结构。即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的要求:扩宽渠道、改革创新,建全以企业为主的赛事运作管理机制,政府支持、引导各方面投资组建的专项竞赛公司,及以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组建专业化的竞赛公司,使太原体育产业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成长道路。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主动对接京津冀和“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山西籍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回乡兴业的桥头堡;落实好入晋央企、军工企业、知名民企与全市签订的各类投资协议;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科技先导企业,争取再引进若干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支撑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项目,为“十三五”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筹办中,为支持现代服务产业族群发展,应统筹规划太原市相关战略政策;推进建全现代产业和新兴行业;开放市场,大力吸引知名企业入驻,并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品种;设立太原市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建设项目,鼓励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引导风险投资基金进入体育等领域;修订促进其发展的法律法规。

3.3 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努力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成长模式和产业组织。产业融合使得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高科技、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管理支撑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服务业态。第二届青运会可推动太原市组织、智力和政策融合。

3.3.1 通过第二届青运会打造太原市城市品牌

可持续发展是太原市成功举办第二届青运会的根本保障。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可持续发展观以来,其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城市等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保持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性,打造长期效益,提防“赛后倦怠”。太原将从赛事的运作、赛事的推广与传播、赛事举办的经验、赛事风格的展现、赛事文化的塑造等完善第二届青运会的形式。大力支持有关体育赛事的创新创业,太原市第二届青运会应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对第二届青运会知识产权意识。第二届青运会发展研发制造以贸易、运动、旅游等为综合的竞赛产业链。

3.3.2 促进文体结合,塑造独有的体育文化

太原市应注重自身特征,可更具需要设计自己城市的文化特征,找到契合点,将赛事与城市相融合,寻求共生共赢的道路。在平时加大在太原国际马拉松、龙城赛龙舟、全国篮球城市、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四张体育名片的宣传力度,以体育赛事突出太原市龙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可模式“平遥摄影展”,通过一个点,烘托出整个太原。“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市民俗传统节日如:添仓节、寒食节和寒衣节。在推广、宣传及实施中,可利用以上元素,设计特有的会徽、吉祥物、口号、主题曲、宣传大使和开幕式等。可利用其设计成民俗站点,供欣赏。可设计太原市宣传片,体育工作继续推进太原市群众社会化、竞技专业化、产业市场化、工作法制化、品牌特色化的目标,打造太原国际马拉松、龙城赛龙舟、全国篮球城市、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四张体育名片。“五城联创,共迎青运”,力争在群体、竞体、产业化三方面取得突破,全力开展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筹备工作。

猜你喜欢

太原市体育赛事太原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印记太原《并蒂菊》系列文创产品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太原清廉地图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