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2020-11-24韩俊龙刘桂海
韩俊龙 刘桂海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传播(communication)”有传承、交流等多种含义,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某种渠道方式到达“信宿”,包含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方式和渠道、传播效果反馈等方面。中华传统体育传播是以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交换和消费为主要含义的传播,有助于本国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有效对话,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囿于“修昔底德陷阱”“国强必霸”的现实主义思维,对中国进行多方面的抵制,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愈发严峻。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某些言论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存在较大误解,[1]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落论”的观点不绝于耳,给我国的和平发展之路造成阻碍,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需求日益紧迫。
软实力(Soft Power)理论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2]
软实力强大的国家,会在潜移默化中使本国和其他国家产生认同感和向往。其中,“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藏。它不仅包含了于身心有益的技能、技巧,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魅力。在中国对外传播事业面临全新挑战的情况下,中华传统体育的海外传播将成为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路径进行长远规划迫在眉睫。
1 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可行性
中华传统体育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包括武术(太极拳、长拳等)、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舞龙、舞狮、踢毽子、象棋等多种精品项目,单就武术中的太极拳一类而言,就有着数不胜数的拳种、流派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
中华传统体育以其丰富性和独特性特征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追随者,为海外传播打下基础。中华传统体育中的养生理念和保健方法也对西方体育健身运动具有借鉴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华传统体育中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以及“天人合一”“阴阳调节”等极具养生保健价值思想的重新挖掘和改良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西方体育养生的相互融合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
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为中华传统体育在海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以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为例,截至2020年3月9日,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4]
随着孔子学院覆盖面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高,作为孔院重要文化课程的中华传统体育课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家十分重视孔子学院在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中的特殊地位,2009年第4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国务委员刘延东明确提出要将“中医、武术、京剧”列入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范畴。[5]
《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广泛建立对外合作与联系,构建驻外机构推广平台……加强与国家汉办合作,推进武术进入各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6]
中华传统体育的海外传播与孔子学院的发展休戚相关,对孔院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改进和完善将推动中华传统体育的海外传播走上更高的台阶。
2 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实践模式
要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的有效传播,必须处理好横向空间性维度四个方面的实践问题。
一是传播主体问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传统体育,这是文化输出的起点和原因,是信息的传递者和施控者。
二是传播受众问题,传统体育的传播应得到哪些群体的关注和认同,这是文化输出的终点和结果,是信息传递的接收者和受控者。
三是传播方式的问题,通过哪一类的方式和渠道能够有效地传播传统体育文化,这是文化输出的过程。四是传播效果反馈问题,即传统体育在海外的传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传统体育海外传播在不同群体中有着怎样的反馈,这是对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综合评价。
2.1 传播主体多元化
首先,对于中华传统体育的海外传播,国家政府必须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国家新闻办要加大传统体育著作翻译力度,补齐“短板”。结合调查,笔者发现,在中华传统体育的海外传播中,相关书籍寥寥无几,而且多以中文为主,十分不利于国外受众自主、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中国大使馆在文化“走出去”方面需发挥先锋作用,为孔子学院举办各式各样的中华文化活动提供多方面支持。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体育专家学者和专业领域带头人的能动作用。学术传播与大众对接时一定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学术传播将高压深晦的学术研究成果向大众传播,必然要求讲演者从学术的殿堂走出来,走进通俗易懂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华语系统,从而和大众的表达与接受方式对接”。[7]另外,传统体育专家学者利用自己业务能力走出国门的同时要和当地学术领域专家进行更多的交流,让受众国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加快其走向世界的步伐。
除此之外,从本质上看,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的中资公司在文化“走出去”中有着天然的契机,包括华为、基建、中石化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尤其要利用好中资企业内部的中国员工和国外员工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中国员工先行机制,形成“传帮带”的传播机制。中国大使馆和中资公司也应该加强沟通,互相支持,形成推动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合力。
同时,中华传统体育教师尤其是孔院教师在传播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他们作为传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国际背景下的视野。笔者在厄瓜多尔教学考察一年期间发现,海外传统体育教师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进行教学,大多教师仅照搬国内模式,如此并不可取。国内教学与跨国界、跨文化的教学,无论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上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把视线放眼于国际教学,把我们的事业置于国际化背景中思索。教师应当弄清在传统体育教育中,究竟要向国外学生传播哪一类的传统体育文化,以及有效的传播方法和策略是什么;要着眼于国外当地文化发展的前沿,对本民族文化则要具备自觉反省意识,跨越文化间的局限,兼容并蓄中外文化成果,创新与传播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历史文化,整合与构建具有当地魅力的中华传统体育新型文化。教师还要具有跨学科领域意识,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和学科领域,特别是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跨文化学理论的支持下,走出自己的道路,制定出适合当地孔子学院发展的模式,最终打造平等客观而又相互关联的多元文化和全球意识。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首要前提,关系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研究者能否编写出对口当地的教材,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目前相关研究还相对薄弱。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无论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程度上都要站在当地受众学生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对于跨文化教育涉及到的文化差异、文化隔膜、文化冲突等问题,必须加大研究,才能减少跨文化间的摩擦,加强理解与沟通。
由“教学”到“教育”转变。以孔子学院为例,如今,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多以“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学”为主。笔者认为,将“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学”模式上升到“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育”模式更为恰当。因为,“教学”一词,一般是指一种在特定的场合、时间和组织中,存在师生双方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教育”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还有更为丰富的活动形式,如在线学习、社交媒体传播等,都是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由学习者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是“教学”,而是一种自我的“教育”。
从另一方面来讲,传统体育海外传播要从偏重技能传授发展到技击技术与文化教育并重。“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学”主要是指技击动作的习练,是一种技术动作的学习,但“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育”不应该仅仅着眼于技能的层面,而是必须上升到“文化”的层面。笔者在厄瓜多尔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从着手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学”技能的“教学”,上升到“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教育”技术与文化同步的“教育”,把技术动作学习和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医医理、汉语教学以及与技击实战相结合,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教育”包含着“教学”,但“教学”难以涵盖“教育”;“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教育”却包含着文化的影响、理解、接受与认同。因此,笔者认为从“教育”这一主线出发更有利于站在传播学的角度,以创新的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活动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内涵的提升。
2.2 传统体育文化受众以学生和社会大众为主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是传播环节中必备的要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对象,同时又是传播方式与媒介的服务对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有三个层面,国家政府间的传播、体育学者与学生间的传播以及社会大众间的传播。
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注重文化在国家政府层面传播的同时,不能忽视另外两个层面的传播交流。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是从外交领域开始的,都是基于政府层面宣传中国文化,但其传播范围的局限较大。
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和社会大众中去,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只有让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中国文化,同时结合政府的先锋统筹发展,才会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2.3 优化传播方式,建立丰富的传播渠道
进入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播实践方式更趋多元化。从图书、报刊杂志、广播到电视、电脑、手机,借助一定的媒介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传播实践是一种收效甚好的方式。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就是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当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使这种“延伸”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印记。
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是获取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信息的渠道,也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信息的提供者,已成为文化传播实践的主要方式。传统体育海外传播作为体育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关键一环,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输出”传统体育“天人合一”的内含与价值并凝结共识。这就要求中国大使馆和当地传播媒介齐心协力,组织汉语桥比赛、武术表演、中国汉字进校园、医药健身等活动。
另外,笔者发现传统体育海外传播采取的方式通常是说教性而不是启发式故事性的。说教性的内容往往生硬,即使正确也得不到当地受众的青睐,不能够很好地抓住人心;而故事性的内容生动活泼,受众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传统体育的传播要以创新故事性的方式引入,技能习练的同时结合文化背景讲解,使传统体育技术习练与文化思想深入人心。此外,要使用外国友人喜闻乐见的创新型方式、载体、话题来讲述更多的传统体育文化故事。
2.4 及时收集传播效果评价反馈
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建立良好的传播效果评价反馈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进行客观的效果评价,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的美好愿景才能进一步实现。效果评价需要从传播核心阶段切入,使用正确的评价指标并保证顺利实施。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效果评估的评价指标选择应既包括对传统体育传播“质”的评估,又包括“量”的评估。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统体育的传播效果。效果评价体系指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覆盖率。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覆盖率是指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区域面积与此区域面积、区域人口与人口总和之比。覆盖率是体现传统体育海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中华文化传播力的基础指标,是实现传统体育海外传播价值的首要环节。
传统体育海外传播覆盖率需要通过真实的数据即客观数据获取,例如传统体育项目在某区域的参与人数、传统体育电影和音乐的下载次数、国外受众对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书籍的了解程度等,而这类数据通常通过调查、统计的方式获得。
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受众满意度。满意度同样是构成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满意度与覆盖率在研究方法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满意度受众群覆盖率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直接影响,因为覆盖率测量的是与某区域人口或面积总和之比,而满意度则是对传统体育海外传播质量的研究,是传播质量的量化依据,着重于传播问题的改进。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满意度需要通过主观数据来获得,例如,受众对中华传统体育的喜好等方面的评价,得到这类数据需进行调查、访谈。
当前,我国在效果评估的指标选取方面还有待提升。传统体育海外传播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我们应随时吸收新观念、新指标,与时俱进地构建效果评估系统。
3 结语
完成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体育这一人类共同财富。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方式和渠道、传播效果反馈四方面规划中华传统体育海外传播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专家学者、中资公司、教师的多重作用,深入研究大众受众群体,利用多元传播力量,创新传播方式,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中华传统体育传播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