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11-24许俊菊
许俊菊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支持中华医药、中华武术、中国节日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武术作为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一直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武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以武习礼,修身利己。同时,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但是,在目前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极为不利,通过提出一些对武术文化教学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1 武术文化内涵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并根植于民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社会活动和军事战争。武术之所以能被称为武术文化,因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汇了道、儒、墨等思想和中医学、哲学、伦理学等文化观念,其中还渗透了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态度、信仰、宗教和价值观念。一直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而又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文化体系。不仅有着独特的运动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还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防身自卫和修身养性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是一项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广泛社会价值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2 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意义
2.1 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对保存、传递、整理和选择武术文化遗迹吸收、融合、更新、创造武术文化具有重大作用。从早期的“六艺”教育到中华新武术的产生,自古以来,武术就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始终是各级学校体育课和专业课的必修内容,对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和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武术文化对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尤为重要,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举国上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浪潮中,加强武术文化教育能更好的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2 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校是传播武术文化的重要阵地,武术课程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体验武术技击的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不仅可以使在校学生强健体魄,还能培养他们坚韧、勇敢和威武不屈的精神,同时具备和谐、文明、礼让和宽容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学生在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了学生民族文化信心,在武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3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武术可以说既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在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丰富内涵,武术的整体观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同时要求演练者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注重神、意、气的有机配合,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通过观赏武术表演,参与武术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用传统武术的价值观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身心合一,既强健体魄又修身养性,由此可见,武术具有体育的所有功能,更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媲美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传承武术文化,使其感受到中华传统武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能够使学生形成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优秀心理品质。
2.4 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武术的价值,现阶段国家出台各类政策,通过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高校应承担起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创新的重任。在高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武术专业教师发挥武术传统文化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大力开展武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对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武术专业教师资源的缺乏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授课的武术教师大部分都是业余的,没有经过武术专业的训练培训指导,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术,在武术教学中不能及时发现教学缺失问题,也不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于学生在长期的武术教学中,往往只是完成了任务式的学习态度,只学到了肤浅的套路动作,无法领悟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最终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2 高校对武术课程教学缺乏重视
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武术学科由于研究周期较长和社会效益较低,所以许多高校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不管是在教学课时的安排还是教师资源的配备乃至教学场馆建设和器材投资方面,都与正常的武术教学标准存在差距,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各个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武术协会、社团建设及参赛训练队伍也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缺乏学校的有力支撑,导致高校许多武术社团不得不面临解散的困境。
4 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4.1 强化武术师资力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学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对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态度,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传统武术传承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培养教师自身的武术专业素养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校武术教师应加强自身内涵的建设,提高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加入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队伍中去,其次,学校为武术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和构建武术教师培训机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武术教师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武术教师技艺学习的交流平台并定期组织开展武术教师专业教育的培训。从而优化了武术教师队伍,建立具有专业素质的武术教师队伍。
4.2 构建武术文化特色课程教育体系
学校武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还能理解“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武术的教学目标越发看重实际应用,在学校进行武术套路拳法的授课和推广,开展“一校一拳”的教学运用模式,形成学校教学文化特色课程展示。在教授武术技术的同时融入武德教育和文化传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慕课、微课等形式,实现武术资源的整合,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采用研究性教学和目标教学等方法形成结合技能学习与文化传承一体的教学体系,丰富了武术教学方法,同时保证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4.3 课内外延伸
武术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而应结合学校校情,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如武术艺术节、武术比赛、武术大型表演等,发挥高水平运动员的特长。通过学校成立大学生武术俱乐部、武术协会等形式,充分调动普通同学参与武术活动的热情,并且利用武术讲座、武术知识竞赛、武术海报论坛等内容进行武术知识的宣传和展示,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武术,对武术的历史、武术的思想和文化有基本的认知,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5 结语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不断推进,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武术文化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关系,决定着功能意义与未来走向。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该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武术文化在学校的开展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下,以此提升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校实际的武术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加强学生的武术文化、武术健身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