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运动员技术特征探析

2020-11-24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招式套路竞技

方 芳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随着竞技类武术比赛种类的不断增多,为了确保竞技水平能够逐年提升,比赛方对竞技运动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程度都大致相同。所以,比赛的关键点就在于,运动员武术套路的整体流畅性与稳定性。运动员开始加大武术套路的训练程度,武术套路训练的不是身体某一个部分的肢体协调,它在动作内容上的衔接,需要身体所有肌肉的协调统一。通过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1 攻守进退的套路技术分析

攻守进退是竞技武术套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武学内容的核心要素。攻守进退的招数内容存在已久,它来源于各家武术学派在长期实战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它将原有单一的武学招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组合,既含有一定的技巧功夫,又含有一定的中华文化,比如,“白鹤亮翅”是太极拳的经典招数之一,它不仅要求在动作上左右膝盖来回变化,腰部动作与手部动作对其加以辅助,在一进一退之间对其加以配合。在气势上更要求“朝上”,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摇摆,要带给人一种如白鹤般高风亮节、宁静淡泊的感觉;梅山拳术套路的经典代表招数之一,“猛虎下上拳”。它的招数主要是模拟攻守进退的招数规律,动作简洁实用,招数紧凑。动作上要求在开步出拳的同时,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手、脚、腰之间相互配合,衔接发力。在气势上要求打拳者具有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的磅礴气势。虽然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在技术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精简了传统武学招式的不少内容;在招式表现上,增添了许多艺术手法,比以往更加重视动作之间的流畅性与观赏性,而非招式本身的杀伤力与破坏力;但在动作上,依然保留了它攻守进退的核心内容。[1]因此,不管今后的武学招数如何发展与改变,攻守进退都依然是其最为基础与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 武术套路具有平衡的技术特征,注重运动员的平衡训练

现如今,在运动员之间的自身素质与实战经验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武术竞技比赛的获胜关键点就在于武术技术的平衡与稳定。平衡,是所有武术运动员流畅完成动作的基础。比如,太极拳就是非常重视平衡的一种武术拳法,它的经典动作“左右野马分鬃”,也是非常考验人体平衡性的,它要求运动员在上体左右微转,重心向后移动,手心“抱球”,左右腿来回屈膝,脚尖不断翘起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动作之间的缓慢衔接,也要保证身体,不随着重心的变化而来回摇摆,始终保持平衡。

在武术套路中,有着许多不断移动身体重心,考验肢体协调性与人体平衡性的动作。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也要注重对身体平衡性的锻炼,多练习前提膝平衡、朝天蹬平衡、后插腿低势平衡等动作,尤其注重腿部力量锻炼。武术套路所要求的平衡,是指在不断运动的环境中达到肢体上的平衡。运动员要在肢体不断地变化中,重新寻找每一个动作的平衡点,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2]人在失去平衡时,身体会在第一时间感知到,然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反应,运动员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锻炼自己的大脑反应与肢体协调。在感知到自己即将失去平衡时,大脑做出及时的补救反应,身体加以配合,做出相应动作,重新找回平衡点。

3 竞技武术套路表现手法上的艺术性

3.1 武术套路技巧的艺术特征

现在的武术套路竞技比赛的内容,并没有局限在技术展示这一个项目上,在重视运动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关注他们展示动作的整体美感。我国的武术招式自诞生以来,就不断的与我们的优秀文化与审美观念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招式内容,比如,抒怀剑双剑《苏提春晓》中的“春风拂柳”,要求运动员在进行展示时,不仅要在动作上左右协调,步法流畅,剑法错落有致;在艺术表现上,更要求运动员“常有步雅乐而入佳境之感”;在表演上,结合伴奏,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上要体现出江南风韵,带给人一种春风吹拂柳树的柔美之感。现在的武术套路,更是继承与发扬了传统武术的美感,一招一式之间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武术套路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养育与滋润,它的动静起伏,刚柔转折,无不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渲染,在招式组合与编排上也深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武术套路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现在武术套路由于受到现实环境的约束,它的实战应用功能,已经被大大削弱,但是招式之间的连贯与美感,却由于现实需要的影响而大大增加,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立在竞技舞台上。

3.2 “形神合一”的艺术特征

竞技武术套路在展示时,注重“合内外,兼神形”的艺术表现方法。“形神合一”是中华传统体育哲学一直探讨的问题,它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中华文化又对武术套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形神合一”思想在武术套路中也得到了重视。在武术套路中,“形神合一”思想既要求运动员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又要重视自己的精神风貌展现;既要重视外在的专业训练,又要重视内在的精神品质,要做到内外统一。

“形神合一”是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模式之一,它起源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强调“阴阳调和”思想,注重身体内“气”的平衡。[3]中华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思想,要求习武者,通过对外在的身体进行不断地锻炼,从而促进身体内“气”的平衡,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比如“龙形游身八卦掌”,它是八卦门中的精华,传自黄柏年先生,其掌法奥妙、步伐精绝。在技巧上,强调走转不停,一气呵成,要求掌法与步法相互配合,在气势上,要带给人一种如龙行空的感觉。

4 武术套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

4.1 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控制力

与传统武术的自主学习、自发锻炼相比,现代武术套路更加注重纪律与规则,注重运动员招式的技巧性与高度艺术性,强调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现阶段的竞技武术套路而言,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成为了比赛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各大体育机构,开始重视运动员的身体控制力,并先后制定了许多训练计划,加强训练内容,重视武术运动员的腿部训练,比如压腿,锻炼腿部的韧带拉伸;扎马步,进行腿部力量练习;踢腿,提高腿部韧带承受力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腰腹部位的训练,例如,动态平板支撑、仰卧支撑开合跳、平板支撑手肘交替等方法,增加运动员对腰腹部位肌肉群的控制能力,重建核心平衡,帮助运动员增强自身的稳定性。这些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还能加强他们的平衡能力,运动员在进行武术技能展示时,每完成一组高难度武术表演,在动作衔接之间就会出现身体晃动情况,高强度的身体控制力与平衡力,能使他们在第一时间对晃动情况进行挽救,不会耽误后面动作的进行,更容易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所以,武术套路的加强训练,对运动员加强自身的控制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2 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柔韧度

在武术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会对比赛效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各大体育教育机构,也会密切关注武术运动员的身体柔韧度训练情况,对训练结果加以重视。对于身体柔韧度不好的运动员,会加大训练力度,增加锻炼内容,例如正压腿,练习腿部后侧肌肉的柔韧性;侧压腿,加强腿部内侧肌肉的柔韧度;横叉,练习大腿内后侧和胯关节柔韧性等方法。帮助武术运动员提高身体柔韧度,提高自身的综合身体素质,为今后的武术竞技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的武术套路,越来越注重运动员在“高、新、美、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武术规则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技术上,也要求他们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例如旋风脚、南拳的原地后空翻、太极拳的腾空正踢腿等动作。这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在展示时,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它们都非常的考验运动员身体的柔韧度与自身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身体柔韧度,对运动员取得优秀的比赛成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合理的武术套路,会对武术运动员提高身体柔韧度产生积极作用。

5 心理因素对运动员发挥产生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运动员能否在比赛期间,不受干扰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当武术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时,他们的身体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出现肌肉僵硬、肢体不协调的状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同手同脚现象,破坏自己在长久的训练中构建的平衡,不利于自己真实实力的发挥,影响自己的比赛成绩。由此可见,在许多大型竞赛类比赛中,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武术技能,更加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所以,体育教育机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适时地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还要教授他们一些舒缓压力的技巧,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开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比赛,不受心理因素影响,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高质量的完成各种武术动作。

猜你喜欢

招式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竞技精神
Airbnb上的套路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