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0-11-24孙笛洋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坚韧性武者意志品质

孙笛洋 沈 林 任 兵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纲要要求,武术活动传播内容除武术技艺外,更重要的是传播其武术文化、武术精神、健康生活理念四大基本内容。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他们在人生道路选择及发展中,保持良好心态,并学会自我调节,有利于为自我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武术运动除了它的技击意义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其内涵精神的丰富与独特性,其中包含的礼仪内涵更是受到习武者的重视,其体现的谦虚、礼让、和谐、仁爱等一直规范着习武者的行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术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商丘师范学院普系武术选修班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知网期刊、万方数据及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版图书中关于教学中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的期刊和书籍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武术礼仪和意志品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本研究的写作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张力为、毛志雄编写的《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为基础,增加普系选修班武术礼仪传授情况调查。在商丘师范学院武术普修班学生中随机发放300份,回收2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

1.2.3 访谈法

本研究对商丘师范学院武术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武术礼仪的相关知识及内涵,以及在武术课程中的主要传授方式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19和SPSS25.0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 武术礼仪在武术教学中的教授现状

武术礼仪无处不体现着习武者的武德精神品质,无时无刻不规范着习武者的言行。通过对商丘师范学院普系武术选修班学生填写问卷来调查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过程中是否涉及武术礼仪教育的情况。

在填写问卷调查的287人中有176人(61.3%)在学校开设的武术选修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武术礼仪教育,111人(38.6%)没有涉及过。武术礼仪被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其传授在现在的武术教学中已被过度简化,很多学生不了解,致使对传统精神意识淡漠。

通过访谈发现,商丘师范学院普系武术选修班老师,大多对武术礼仪课堂上的传授非常重视,对武术礼仪精神也有理解,但部分理解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系统性讲解,同时了解到普系武术选修班课程教师由外聘教师及在校学生担任居多,其教学任务大多在武术套路动作及技击攻防意义方面,只有少部分教师课程包括武术所蕴含的传统精神的传授,很多的老师认识到武术礼仪所体现的传统精神意义,但由于课程安排或自身对武术礼仪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对其在教学过程中及其社会功能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传授。

3 武术礼仪对意志品质形成影响的表现形式

在几千年的历史更替中,中华武术不断进步发展,吸收了各时期的思想文化,凝聚了各时期的中华传统精神精华,以如今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在各个历史阶段,它不仅作为强身健体和观赏性存在,更是以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而存在,以较强的思想理论引导习武者,规范其道德价值观,树立中和的观念,避免其极端化发展,它的精神内涵更是他能够得到传承的最大原因,其中以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流派为例,儒家主要思想讲求中和,注重道德规范,强调”仁者爱人”;道教主张不采取行动,但注意其性质,顺其自然;佛教则强调智慧与禅定,强调超越世界一切的超然人格,追求心灵的空境。 武术的文化尤其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仁爱、正义、礼让、诚信和勇气的文化观念,而武术礼仪正是其思想的集合性表达,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值得所有习武者认真思考学习,让习武者摒弃门派招式的区别,团结一致,互相尊重彼此,互相学习进步,发展各自长处,补齐短板,共同将文化传承作为责任,这样中华武术才能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3.1 武术课中教授武术礼仪和不教授武术礼仪学生意志品质表现对比

现在把287份有效问卷分类整理, 分成武术课中被教授武术礼仪和不被教授武术礼仪两类学生, 然后分别抽出100人作对比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分类可知,在武术课堂上被教授武术礼仪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等意志品质明显好于不被教授武术礼仪的学生。在武术课堂上教授武术礼仪的学生样本为100人,自觉性强的有42人, 接近一半的人意志品质的表现是强,而同等样本不涉及武术礼仪的学生独立性强的仅21人;果断性强的有24人, 不涉及武术礼仪的学生的果断性强的人只有20人;坚韧性强的有62人, 而同等样本的不涉及武术礼仪的学生坚韧性强的仅39人;自制力强的27人, 比不涉及武术礼仪的学生少1人。总体上可以看出, 在武术课堂上教授武术礼仪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2 武术礼仪中的自觉性表现

自觉性要求人在为人处世上受自我内心约束,在个体行动时有准确目的性,在对事物做出准确认识和判断后,作出与社会要求相符的决定和行动。武术礼仪中充分表达切磋武艺点到为止的以武会友,广结豪士的尊重对手、相互团结的崇德思想,体现了儒学思想中“仁”的思想观念,孔子曰“仁者,人也。”

3.3 武术礼仪中的果断性表现

果断性要求人在事物面前,准确迅速的作出决定及反应,有着准确的明辨是非能力。武术礼仪体现了尚武的思想,在古代孔子有备武的观念,武的作用更多被用来止暴和维护安全,而不提倡暴力伤害他人,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勇”的思想。

3.4 武术礼仪中的坚韧性表现

坚韧性要求人在明确目标后坚持不懈,按照计划进行到底,能长期保持精力充沛,以坚强毅力顽强拼搏突破种种困难,达到最初目标。武术礼仪体现出习武之人威武不屈的坚韧品格,以礼为先,先礼后兵,如切磋武艺时,以抱拳礼告诉对手,已做好战斗到最后的坚决意志准备。

3.5 武术礼仪中的自制力表现

自制力要求人可以受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自制力约束自己的语言及行为。武术礼仪体现了对对手的尊重和传递一种“以交流为主的切磋武艺”精神内涵,在作为切磋对手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相互学习的心态,与儒家观念中的“义”的思想相符,其提倡正义的气节精神。

3.6 教师对武术礼仪在武术课堂上教授的态度

选修班教师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动作和技击意义的讲解,并未对武术礼仪有系统性讲解,淡化了武术蕴含的传统精神传授。武术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也与现在学校要求的德育思想相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手段,使人本身的思想缺陷,从太过与不及的状态得到中和的改善,达到“中”的状态,给予人的教化作用,就是将学生对于习武活动中的过度强硬、缺失信心、过度莽撞等不同错误心境的中和,给予正确指导,改正不良习惯,树立良好品德修养,从而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4 结论

4.1 武术礼仪教育对自觉性起积极作用

武术礼仪教育中要求人要不断自觉追求理想信念,从自身做起,符合社会要求发展规律,以达到整体社会的理想化人格。

4.2 武术礼仪教育对果断性起积极作用

要求人们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果断做出制止邪恶行为的反应,勇往直前,不畏惧、敢于向黑恶势力斗争的道德品质,其与意志品质中的果断性要求相符。

4.3 武术礼仪教育对坚韧性起积极作用

通过坚韧的不舍精神,克服疼痛、疲劳、甚至是伤病,克服自己的软弱,追求更多境界。

4.4 武术礼仪教育对自制力起积极作用

要求人学会内敛控制自我,掩藏戾气,谦虚内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用符合相应标准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猜你喜欢

坚韧性武者意志品质
成都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坚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飞檐走壁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