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公民道德的体现
2020-11-24张路颖杨显慧
文/ 张路颖 杨显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充分警示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界休戚相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并且进一步巩固,复工和复产逐步走上了正轨,经济社会的运行秩序也快速恢复。这次疫情防控,表面来看是一次危机,但实际上却是对公民道德的检验。抗击疫情的优秀表现,体现了较高的公民道德素质,同时,抗击疫情中展示的 “社会百态”,也在社会治理层面凸显了群体危害,因此良性的、现代化的 “公民道德” 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疫情的现状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并且极为迅速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发展变化,新冠病毒将有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
(一)在医学方面
目前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然而人类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遭遇大范围的新冠病毒,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战胜它,来彻底地防治它。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没有国家或地区能够避免这场灾难;无法预测新冠病毒结束的确切日期,必须随时为第二波新冠病毒传播或者突变的新冠病毒做好准备。
(二)在经济层面
此次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突发性疫情所造成的外来冲击,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巨大冲击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正如《经济日报》所言:“疫情发生及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无疑会给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直接带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1]。
(三)在社会文化层面
目前世界上对新冠病毒还是未知的,充满着恐慌,促使社会矛盾骤然升级。例如,在海外的一些国家中,针对性种族歧视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疫情期间,对于空间聚集性、人员密集型的文化行业冲击严重,电影院、展览、KTV 等线下场馆在疫情期间相继关闭,外景影视制作、户外旅游几乎停滞,打击很大。
二、公民道德定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是指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此外,纲要中重点提出了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公民的道德行为的界定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义,不仅如此,公民道德的定义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
三、公民道德在疫情防控中的体现
(一)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提出了新时代公民道德的要求包括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五个方面,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对人们日常道德德行为进行约束并且作出鼓励,也旨在鼓励人们都竞相成为社会上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公民。在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各地医疗队逆行出征,各行各业携手奋战,用爱心唱响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赞歌,对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发扬奉献精神
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标准。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的人民军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部署,迅速启动联合防御和共同控制工作机制,全力预防和控制流行病。面对突发的疫情,军队医务人员纷纷向组织提交请战书,成为战 “疫” 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在抗疫战场上有很多中国军人,他们始终强调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高于一切。与时间赛跑、和疫情较量,展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硬核力量。
(三)家庭美德: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阐明了新时期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特殊时期,个别不自觉的居民缺乏大局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拒不服从社区志愿者的管理。例如,在戴口罩的时候不应该戴口罩,并且不携带社区发布的访问证明,这为社区防控疫情带来了隐患。这些不良行为和表现与家庭有关,是其家庭道德的标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大部分来源于公民自身的家庭中。在家庭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被用来培养道德行为,使家庭可以相互影响和改善。
(四)个人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全国人民预防和控制新冠状肺炎流行的严峻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人哄骗价格赚取巨额利润,有人谩骂殴打防控人员,甚至有一些人是从疫区出来但故意隐瞒而不报告的人,并且聚餐等,导致许多人被感染,数千人被隔离。这些公民丑态百出的个人行为,不仅仅漠视他人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还对社会治安和公民道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公民道德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公民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不和谐的音符时有发生,需要提高公民道德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抗疫中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离不开社会公德建设
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渐渐成为了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成为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愿望。
1. 社会公德建设仍需要建立健全公共规则。紧密的社会互动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中具有公共规则感和责任感。他们不仅应考虑个人利益,还应考虑公共利益。为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着眼完善社会治理、规范社会秩序,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创造良好环境”[3]。
2. 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提高公共责任感。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建设应与新时代更好的生活的内容相联系,新时代的更好的生活需要新时代更好的社会公德。要完善与公共生活有关的规章制度,改进公共领域的规章,利用有效手段,如教育、舆论、行政等,把公共道德建设纳入社会科学管理模式,有效运作和改善公共道德建设,引导并树立公共责任感。
(二)培养职业道德,吸纳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公民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的速度。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必须践行奉献、责任和诚信的职业价值理念。
1. 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需要健全相关职业法律法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每个行业的工作每个人都应遵守职业道德。无论是人民教师,基层管理人员还是青年学生,他们都应恪守职业责任,维护自己的正直和信誉,尊重自己的工作,坚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2. 发挥道德模范引领示范效应是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的重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奉献自我、坚守云南大山里的女校的人民教师张桂梅,面对疫情一批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他们感动了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新时代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 的职业道德的内涵,发挥了道德模范的引领示范效应。
(三)家庭美德建设可以帮助建立和谐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家庭美德的教育,家庭美德的建设决定着能否顺利建设社会公德建设,进入新时代后,家庭美德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
1. 增强家庭成员的美德建设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点。从一方面来说,新时期家庭公德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和强调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建设文明家庭的主要目标。
2. 家庭美德的建设,离不开优秀家风的弘扬。在爱小家庭的推动下爱大家庭,爱这个国家,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家庭美德的建设,也可以与国家兴旺和社会繁荣相融合。尽管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美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从现代家庭结构的意义上讲,还需要注意传统的父子道德教育。
(四)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
个人道德不仅是公民道德的个性道德品格,而且是社会活动中个人社会道德实践的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日益需要增强个人道德。
1. 全方位健全公民道德教育。调动各级各层力量,有效整合整个社会,学校和每个家庭各个方面的德育资源,从全角度多方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公民道德教育,形成全方位的公民道德教育机制。
2. 积极引导并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活动。正确和高效地利用节日和政治纪念日,倡导和发扬它们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内涵。充分利用媒体交流广泛而迅速的特点,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净化道德环境,从而对个人道德的发展产生有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