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影响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20-11-24杨阳
文/ 杨阳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企业迟迟不能复工复产,企业产品输出下降,导致员工需求不旺盛,甚至还会出现裁员的现象,这无疑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输出带来巨大影响[1]。在就业市场外部条件受限、内部机制还未稳定的情况下,虽然就业招聘形式大有创新,就业信息平台在摸索中逐渐完善,但毕业生因疫情暴发一直待在家里,迟迟不能就业,毕业生内心便会焦虑和压抑的情绪。本文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入手,进一步摸清就业的复杂形势,观察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期望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到有效引导。
一、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分析
就我国的经济走向来看,GDP 的增长已经由快速增长走向稳定增长。2020 年我国和美国的贸易竞争持续进行,部分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宏观就业市场形势来看,今年的就业困难性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基数大,根据教育部在2020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来看,2020 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近874 万,相比2019 年增加了近40 万人,是我国历史上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二是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减少,受疫情影响,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复工复产,在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产品输出必然受到影响[2,3]。因此,一部分企业使用裁员的形式以减少开支,那么相应的一部分企业也会减少对毕业生的招聘;三是丰富的网络化招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系列批示精神,教育部启动了 “23456 校园联合招聘服务” 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进行网上求职,各高校就业部门也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网上招聘活动。面对 “琳琅满目” 的招聘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们还未从 “漫长假期” 中走出休息的状态;另一方面,毕业生还是倾向传统的面对面招聘,对网络化的招聘不太适应。
二、疫情影响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中的难题
在202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 万人,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其实,近几年高职院校已经展现出扩招的趋势,随着提前批招生、对口统招、中职注册、普高统招、普高注册等招生途径愈加丰富,导致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无形中便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疫情期间,毕业生不能按时返校,导致学校的文件和政策只能通过电子文件传送给学生,其效果是落后于往年面对面解读的,线上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的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就调研分析来看,学生的自身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社会经济构成将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难题。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
在毕业季,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现状,工厂一线不愿去,偏远城市不愿意去,薪酬低、工作量大不愿意去,毕业生忽视了自身能力能否匹配 “离家近、工资高、任务少” 的工作岗位[4]。作为新时代的 “大国工匠”,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及时走向企业一线,早早开启个人职业生涯,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方可成为 “师傅”。届时,期望的薪酬和待遇都会随之而来。就当前疫情来看,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消极的待业状态,呈现出观望、等待、得过且过的心态,如此便会失去良好的就业时期。
(二)用人单位需求愈发挑剔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逐渐提升,以往的体能型劳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转换为技能型劳动。就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来说,学生需要在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拿到实习学分后才能毕业。部分企业为减少资金投入,大力招收顶岗实习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收入却是远低于正式员工的,待学生顶岗实习结束,企业只会签约部分较为优秀的实习生,一部分没有签约的学生便耽误了最佳求职时机。
(三)社会经济结构复杂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经济已经很难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甚至还会导致部分行业经济衰退的问题,有的企业的产品订单减少,相应的岗位需求也会减少。为全面迎来小康社会,2019 年、2020 年GDP增速只需达到5.82% 就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GDP 翻番的目标。在2019 年GDP 增速6.1% 的情况下,2020 年GDP增速仅需5.5% 就会实现较2010 年翻番的目标,也就是说,国内经济不会再次增速而增加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GDP 每出现1% 的波动下降,直接影响国内近20 万人就业。
2020 年的就业环境十分复杂,毕业生需要进一步精英化才能适应岗位需求。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对商品的需求决定着企业的产品输出,企业的产品输出决定着企业岗位数量的需求,岗位数量的需求则影响着大学生们就业[5]。因此,理清当今就业中存在的难题,能够为我们当下做好就业指导提供思路和方法,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快就业、稳就业不只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家庭的期盼,也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民生工程。面对此次疫情,2020 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意见》共提出了22 条举措,就扩大企业、扩大基层、扩大入伍、扩大见习、适当延长录用五个方面来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6]。笔者以为,若要把大学生就业落到实处,当下高校就业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会在大二或大三顶岗实习之前接受就业指导课,该课程一般以五次课程分别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心理调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相关流程、职业规划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引导。面对 “突如其来” 的就业指导课,学生无法及时吸收课上所学知识,在就业观念来不及调整的情况下,再多的引导都变得徒劳无功。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对高职的认同度不高,导致学生不仅对学校的认同感较低,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本专业的好感,如此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就业信心。在当今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网络 “快餐” 时代,各大网红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好看的抖音或者快手小视频直播便能得到巨额回报的假象,使学生们忘记了唯有勤劳才能致富的观念,导致学生开始出现眼高手低的就业观,看不上企业的待遇,迟迟不愿意就业,最终耽误最佳就业时机。面对此状,我们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建立正确的专业引导课和初步的就业指导课,将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就业指导课贯穿整个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引导学生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企业岗位需求缩减,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逐步精英化,面对精益求精的就业要求,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提升学生清晰认识就业形势的能力,学校要带领学生经常到企业车间走一走,到招聘会现场看一看,相关新闻和政策要经常读一读,清楚掌握社会就业形势;二是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就认为是走向了自由的天堂,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有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大学期间应该做点什么,将来应该何去何从。所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十分必要;三是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就业能力,随着网络信息化快速普及,虽然学生早早进入了网络生活,但是学生的信息化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提高网络办公技术、PPT 制作、网络会议筹备、网络推文编辑与制作等。
(三)丰富校企合作
面对复杂而又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要与企业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同培养技能人才,以产学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在产学结合上取得突破,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双赢”。笔者以为,校企合作可以完善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定向文化或订单订购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训或订单式培训协议,成立订单班;二是勤工结合模式,学生先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定期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培训,参与企业产品生产;三是合作运营培训基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培训设备、场地和学生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将角色从学生转变为员工,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