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探析

2020-11-24唐田田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预案公共卫生传染病

文/ 唐田田

现阶段,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中职、本科院校的在校人数也逐年递增。但由于学校内人口密集、活动场所集中、集体活动众多,学生卫生防范意识薄弱,导致高校经常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健康安全是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也是高校的重要责任。因此,相关高校必须有效解决现存的管理漏洞及不足,为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负责,尽可能地做出优质的卫生防控与应急预案。

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是指发生在高校范围内、与高校中人事物有关的、突发紧急的、对高校教学秩序、有关学习工作产生影响的、乃至波及全社会的卫生安全与政治稳定的公共事件,比如流行性传染病、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学生集体意外伤害等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有接近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校园之中。因此,相关高校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与防控,是响应国家号召、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1]。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普遍特征

(一)突发性强

相对中小学校,高校对于学生的束缚不多,高校与外界的联系也较为频繁,这也是高校传染病易流行的诱因。突发性是高校公共卫生事件的一大重要特点,事前不可预知。不可预测,往往呈现突然爆发的现象,一旦爆发就迅速发展蔓延,让人措手不及。如果高校不能及时管控,极易快速扩散,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正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较强,高校才更应该提高对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破坏性大

高校爆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后果都是极为严重的。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轻则对高校师生造成健康威胁甚至死亡威胁,甚至给公共卫生与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破坏正常医疗秩序、威胁医护人员生命健康;重则波及社会的稳定与安定,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性影响与危机。比如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便是突发的、后果严重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无法预估的重大破坏。

(三)极具敏感性与社会性

高校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是长久不衰的社会话题与舆论焦点,无论在高校内爆发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受到全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这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社会性。如果被恶性媒体进行夸大、负面的报道,不仅会影响有关学校的声誉、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还有可能造成不当的社会影响与政治影响。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管控中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未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以高度重视

各地虽明确出台了各项有关考核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规定与标准,对高校的公共卫生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与警示作用,但由于各条例中对许多事件的规定与处罚并未得到详解,导致责任划分不明,权责纠错不清。学校的公共卫生仅仅依靠学校自带的医疗团队与后勤部负责干预,缺乏较为完整有效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机制。重视日常管理、轻视突发应急处理;重视事后的动员、轻视事前的及时预防,是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的问题,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迟缓、手忙脚乱,进而由于疏忽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2]。

(二)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与基础医疗设施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大都会建设自己的学校医院,作为高校内唯一的医疗系统,学校医院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时一直处在最前沿、最重要的位置上,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时间的遏制与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每所院校的医院的规模大小与医疗设备建设情况、医疗卫生队伍的构建情况都与学校投入的医疗资金联系密切。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因此其校医院的规模与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也就相对薄弱,在处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反应速度与处理力度也就不可能达到最佳。医疗卫生队伍的不健全,导致在流行性传染病、集体食物中毒等多项突发卫生事件中,校医院医疗人员不能根据自己存储的知识与能力,对传染病进行及时遏制或治疗、无法对食物的师生进行第一时间的洗胃等治疗处理,导致部分人群由于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而丧生或导致传染病的扩散范围越来越大。这些重大影响后果,都是高校的医疗卫生队伍不专业、基础医疗设施不健全所导致的[3]。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不合理

首先,部分高校存在不重视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现象,所以其应急预案不完善、不科学,本身的可操作、可落实性差;其次,某些高校仅仅只把应急预案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项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无法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再次,我国高校较重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往往容易忽视事前的防范与监测预警,以及事中的信息沟通传达,进而导致事件发生后信息不流动,外界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具体情况,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与师生不安,最终难以收场;最后,各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后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不能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四、高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应急措施

(一)大力开展高校预防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

我国高校必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以充分重视,增强对相关人士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培训。针对高校常见的流行病传染传播、集体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安全演练或技能知识培训。比如,可以定时定期展开讲座会议,让相关人士认识到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处理方式方法;可以经常召开座谈会,让大家集思广益地抒发自己对应急预案或事件处理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提升高校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速度与能力;可以邀请传染病等医疗专家,为校医院医疗人员普及传染病知识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趋势;可以组织各种理论教导、技能培训,并设置定期考核,实时掌握医疗人员的工作状态与能力[4]。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设置与完善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实情,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首先,高校必须设立卫生应急工作小组,确立小组组长、副组长、相关组员等,并明确其有关职责职能。其次,要对本校的公共卫生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时报告,明确监测内容与报告形式、责任人等。再次,要锻炼相关师生的应急反应与能力,针对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锻炼与培训。最后,要有极为清晰、明确、直观、详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并打印张贴出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落实。

(三)构建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警是防范、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措施。监测对象应是常见的突发传染病事件。高校校医院作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主体,有着监测传染病传染源、了解疫情信息、及时研究防控方法的义务[5]。监测过程可从新生入学便开始,比如校医院可以通过对学生档案的审阅与归档,了解各地学生的传染病发生率;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每年定期为全体师生进行体检,检查高校师生中是否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是否存在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在某地暴发传染病疫情后,应严控从该地返校的师生,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等,从根本上关闭传染病异地输入传播的途径。并且,如果在校期间发现疑似传染病的现象或患者,需及时送校外就医,并根据其特性特征,对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隔离。对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进行及时消毒。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预警区域划分,配合专业人士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除此之外,还要实时跟踪患病师生治疗期间的状态与治疗效果,做好校园内的状态排查,如测量体温,体温异常需及时隔离等。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制度,控制传染病在校园的高度传播与蔓延速度,尽可能地保护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相关高校还可以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进行的相关监测监控隔离处理,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6]。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校仍存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不到位、应急处理不当等缺陷,但可以在经常开展公共卫生教育课程、讲座中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可以在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机制中做好控制好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虽说高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具有突发性、严重性、敏感性和社会性的,但如果高校做好上述行为,就可以有效控制卫生安全,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维护学校的稳定持续运行。

猜你喜欢

预案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