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体育教师职业生态困境分析

2020-11-24郭晓琴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观微观体育教师

文/ 郭晓琴

教师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针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国务院2015 年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2018 年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体育教师作为乡村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群体,是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支持力量。他们不仅肩负农村学生的教育使命,更肩负提高农村人口体质的重担[1]。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对乡村教师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当前社会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相互作用下,乡村体育教师仍存在较大的职业成长生态困境。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乡村体育教师所处的职业生态困境,以期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善职业生态环境等提供参考。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基本框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于20 世纪80 年代正式作为一门理论被提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 brenner)和查尔斯·扎斯特罗博士。本文主要以现代社会生态理论中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为视角,对乡村体育教师职业成长生态环境进行剖析。扎斯特罗将个体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基本类型。强调个体生存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个体发展存在重大影响。其中,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体,它是生物、社会和心理系统的集合体,在微观系统内部,三个子系统持续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行为;中观系统是指与微观系统中个体存在直接接触或相互影响的小规模群体,包括家庭、亲朋、工作群体等;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发展的社区、组织、文化等大环境,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从宏观上影响个体发展。社会生态环境中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是一个层层相套的体系,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二、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乡村体育教师职业困境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在当前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多维生态环境影响下,乡村学校体育开展状况以及体育教师职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探究乡村体育教师职业生态困境,探索有针对性解决方法,是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乡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鉴于此,笔者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乡村体育教师职业成长的生态困境,针对目前现实生态困境,为构建制度、资源和情感等社会支持体系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内部的三个子系统持续相互作用,生物系统、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是评估和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个子系统角度出发,对乡村体育教师职业生态困境进行分析。

1. 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不足——生物系统

教师专业能力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乡村体育教师存在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和专业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乡村体育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不足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缺乏,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体育学科知识学习,存在专业知识薄弱现象。

(2)优秀的、高学历的体育专业毕业生较少选择回乡从事体育工作,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这些问题导致乡村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学历低、知识结构欠缺、学科基础薄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体育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2. 教师自我认同低,主观发展意识弱——心理系统

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影响,使乡村体育教师不受重视、待遇低,社会认同低。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无外乎是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这种成就感在乡村体育教师的心里似乎难以找到,这是影响乡村体育教师职业成长的最主要微观系统困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使众多体育教师只将自己的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和工作价值,乡村体育教师严重缺乏自我认同感。在这种消极思想影响下,难以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或缺乏专业反思精神。薄弱的主观发展意识使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出现不足的现象,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直接影响乡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3. 圈内人际交往活动受限——社会系统

乡村体育教师地处偏远,受到地理条件、经费资助和信息资源等条件限制,使他们与同行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相对较少,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资源的获得相对滞后。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乡村体育教师开拓视野、赢得信任、关心和支持,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情绪的重要因素。反之,如果缺乏正常的体育圈内人际交往活动,会使乡村体育教师产生疏离感,久而久之,缺乏职业自信,影响其心理系统,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对个体产生影响较小的群体,对乡村体育教师而言,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群体是影响其职业成长的主要小群体,应加强其与家庭、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

1.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影响乡村体育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中观环境。一个公平、有爱、向上的学校工作环境,能促进教师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断提升其职业能力。但在现实中,部分学校领导并不重视体育学科的发展,也不关注体育教师的个人发展,使体育未能在学校发展决策中占一席之地,体育教师的发展培训机会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体育课程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也相应被降低。因此,教育管理层思想认识上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不断磨炼,更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的关爱和支持。

2. 家庭环境。教师个人发展与其家庭整体发展存在直接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助力教师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中观系统环境。乡村体育教师是多面手,除了需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或学校杂务。此外,由于他们工作和家庭地处农村,工作之余相当一部分教师还要帮助家庭承担一定农务,工作任务和生活负担较重。乡村体育教师的生活条件、住房保障也亟待改善,以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会逐渐磨灭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影响教师个人微观系统中心理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对微观系统的个人行为存在重大影响。对乡村体育教师而言,造成重要影响的宏观系统主要包括文化、政策法规和组织。其中,文化指社会群体对体育和体育教师的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期待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观念系统。政策法规是指关系到教师个人发展的各项政策。组织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某共同目标而合作组成的群体。宏观系统中文化、政策法规和组织通常会对微观系统中个体产生影响,决定个体所能得到资源及服务。教师的职业成长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因此,乡村体育教师的成长困境需要从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加以考察。

1. 传统价值取向导致社会认同较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将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全民对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仍然不容乐观,这种现象在乡村学校中尤为明显,体育课程依然被边缘化。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体育和体育教师的认同度还有待提高。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了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看似矛盾,实则常态,这是由于体育课程在乡村学校中地位并没有被重视起来。此外,宏观系统中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评价也较低,认为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算不上是专业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性不高,只要是教师都能上体育课。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导致体育教师社会认同低的主要因素。

2. 教育政策实效性被削弱。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学校体育工作,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明确的靶向性,但就乡村学校体育实际受重视的程度而言,乡村学校体育制度依然存在不明确和被削弱的现象。由于乡村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覆盖面广,各级行政部门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存在削弱政策实效性的问题,加上政策执行上的区别对待,非主科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一直有被边缘化和区别对待的情况。财政资源分配政策的不均衡是乡村学校体育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教师编制、工资、进修和培训机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对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和资源配置,适时调整保障标准并加强监督,均衡城乡发展,改善乡村体育教师职业成长的宏观生态环境。

三、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乡村体育教师职业困境解决措施

在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分析基础上,对乡村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遇到的困境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是乡村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学能力,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善体育教学质量;二是乡村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其重要地位,不要过于妄自菲薄,忽视了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乡村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圈内活动,通过与外校体育教师沟通,吸取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四是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情况,为其提供舒适教学环境和充足的课时,积极为体育教师提供一定培训机会;五是相关部门应重视乡村体育教师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为乡村体育教师提供一定条件,积极扶持乡村体育教师的学习、进修等。

猜你喜欢

中观微观体育教师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
万法皆空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新时代粮食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维度思考
微观的山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