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时代高校人才培育与思政理论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0-11-24赵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言论互联网+思政

文/ 赵阳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高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渗透进了高校学习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使用电子设备的学生和教师。教师们使用互联网,能够快速查阅资料;学生们在课堂下使用互联网,也能够达到自学和自我提升的目的[1]。高校思政理论承担对学生意识培养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对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回应。从教育本身而言将思政理论融入人才培育中是一种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升上去。

一、互联网进入高校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进入高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中,周围的一切都与互联网有联系,人才培养模式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改变。远程教学、交互式课堂、慕课教学等都是人才培养的新手段。没有互联网的辅助,教学就不会如此便利,资料的查找,教学内容的记录都存在一定的困难[2]。只有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融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有利有弊,因为大学生主要的查找资料的方式就是互联网,导致学生更倾向选择互联网来辅助教学。教师要能够将这种依赖与教学相融合,将学生的依赖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

二、“互联网+” 进入高校引发的思想政治问题

(一)部分高校学生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

互联网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便利,但是部分大学生无法区别互联网与真实社会的关系,完全的沉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认为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老师都不重要,互联网上网友们说的话才是正确的[3]。并且也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这些言论因为没有受到控制,也有着匿名机制的保护,使得这些大学生发表的言论越来越极端。这些大学生一旦享受可以随意发言的感觉,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一言不发,但是回到互联网上,就化身 “键盘侠”,对各种行为进行所谓的 “抨击”。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言论是不是正确的,但是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越来越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中,对现实的人与事充耳不闻。

(二)大学生的道德准则会受到影响

在互联网上大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部分大学生觉得这是他们享受 “自由” 的权利,尤其是在刚刚脱离高中的这个阶段,他们比之前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向往 “自由”,互联网就成为一个追求 “自由” 的平台。但是大学生初入社会,对一些事情还没有正确的判断,很容易 “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互联网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危害国家与社会的不良言论,大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判别能力,就会被不良言论吸引,转而赞同不良言论,不相信国家的政治,对国家缺乏信心。他们的道德准则就会受到影响[4]。认为一些社会上的福利工作不就是 “做个样子”,也不相信国家的捐款援助行为,这样会导致我国青年产生虚无主义,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三)互联网控制不当极易出现不良言论

在控制互联网不良信息方面,我国依旧做得不够。互联网上经常有不良的言论出现,这些言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在这种追求 “自由” 的阶段,大学生就会被一些新奇的言论吸引,这些言论只是 “看起来正确”,但是禁不起推敲,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就会被非主流言论吸引,开始抨击社会制度,只看到片面的社会不能考虑整个社会群体的需求。

(四)高校的思政工作还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开设思政课程,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思想理论学习往往是草草了事,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内容没有充分准备,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后也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不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思想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与作业都只是要求交一篇论文就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思考,所学的知识未被吸收,也未应用于实践中。逃课行为也经常发生在思想政治课上,都是由于教师与高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

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政工作创新

(一)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思政理论宣传

互联网已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教师可以将互联网解决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理解困难的问题。公众号、QQ 群、博客等都可以成为思政精神的宣传平台。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并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的知识要点,以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5]。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感受和加深经验背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思想理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使用网络平台构建校园环境,在校园广场播放宣传视频,这样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二)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力度

要想更好地营造 “互联网+” 背景下人才培养环境,就必须重视网络积极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强高校网络管理,建立相关的网络应用制度和制度。并组建相关人员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对网络舆情动态的敏感性。管理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偏好和兴趣的前提下,分析各种网络信息和数据,发现负面信息及时预防和控制,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正能量的信息,使学校的学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要注意学生是否接触违法网站。给学生传递法律知识,重视法制教育,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三)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理论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转变工作观念,思想理论教育的滞后是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教师认为网络教育就是把网络信息和资源发到网上,这是对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误解。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 “互联网+” 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大学应该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应用能力,教育管理人员和领导需要政治教育的教师培训,专业人员进入校园对大学教师展开全面培训。通过技术探索和交流活动,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逐渐培养完成,提升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对思政理论深入理解的具体方案

(一)有一支互联网管理的思政教师团队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这支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水平,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有应增加人力、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提高理论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培训、教学理论培训和网络技术培训,让他们在网络时代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人才培育工作中要做到关心、关爱学生

首先,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概念,让大学生知道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要太依赖于网络,沉迷于网络,形成 “网瘾”;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成为正确使用网络的带领人,深入了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才培育的具体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案例和价值观准确地传递给大学生;最后,在人才培育工作中,教师和相关人员要以身作则,用言行影响学生,发挥表率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对思政工作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个思想意识,了解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建立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院校工作,将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思政理论教育工作。除了传统的交流工具微信、QQ,目前比较流行的抖音、知乎、VR 技术等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内容和形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五、结语

“互联网+” 为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法律意识,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集成与网络在线平台的帮助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用性和创新,使学生能够将正确使用互联网。拉近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满足培养学生的需求。

猜你喜欢

言论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的言论
言论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