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 “课程思政” 建设探索

2020-11-24张敏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价值观

文/ 张敏

一、“课程思政” 的内涵与外延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 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 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有方法、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与专业课程的发展教育相结合[1]。

(二)课程思政的外延

(1)家国情怀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出来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现实突出表现为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对大众百姓的尊重和敬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等。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在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鼓舞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个人品格塑造就是立德树人的外在显化。一门好的课程包含着知识、能力、品德和价值,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理念是建设开发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其中,首先包括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正确的三观;其次是健全的人格、具体表现在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性格、体质、兴趣、视野、进取心;最后还有智力,具体表现为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等。

(3)科学价值观的塑造是最终目的。科学价值观的塑造具体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

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一)泛化不聚焦

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想要根据某个知识点进行思政教育,可是往往出现泛泛而谈,无法深入而具体到一个问题上,不能和专业课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这样的泛泛而谈不够聚焦,对学生的影响力和触底不够具体而深刻。

(二)肤浅没深度

在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中同样也存在着肤浅没有深度的现象,这样就不足以参与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也无法深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三)片面不系统

专业课教师可能会出现由于自身对思政教育的部分理解,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时过于片面而无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价值观体系和精神。

三、课程思政优化策略

(一)结构优化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扩展自己的视野,不仅专注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还是统领思政大局,提升自己的思政学习,将思政教育渗透在专业课中,教学设计时注意教学结构中包含思政,深入浅出,教学结构中体现思政内容,专业课内容和思政内容相结合,做到点面结合、系统深入,并在教学设计的结构中深化思政,提炼和升华价值观,有效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认同,教学设计的结构中也应该包含了思政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一个系统的逻辑链条。

(二)目标优化

目标的优化要具体和易于考核,学生学习之后有可观察的证据和表现,不能模糊不可测量。目标的设定应该以学生的情感的转变和情绪心智的启发和改变为主导,从学生的语言、行为、思想上考量思政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过程优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让学生投身其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探索中领悟,在体验中深化。

(四)课堂体验优化

体验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身、心、脑在体验中充分被调动和激发,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有保证,有所学,有所悟,思政教育也应该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同身受。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一)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中通常需要教师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案例、问题、事实、个人体验等方式提出问题,进行课程的导入。

(二)引起兴趣

提出问题是第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才是最关键的,因为有了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生才会投入并积极思考,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找到思政元素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三)激活旧有知识

当学生通过问题被激发出求知欲和兴趣时,首先会运用已知的、旧有的知识试图去解决和分析问题,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对旧有知识的复习和回顾,也能帮助其运用自己已有的思政认知、价值观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运用新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新的观点,新的认知和先进的价值观是我们思想教育的目的,那么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的体验认知并运用新的知识,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证新的思政知识。

五、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设置

(一)确定思政目标的方法

1. 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这包括知识的来源、技术的应用、产业和市场的现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这些在进行大纲的修订和教学设计中都要被考虑进去,还有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思维、逻辑、情感等要素。

2. 价值模块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将知识模块重新组合、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扩充,结合案例深度解读,进行德育内涵的挖掘。

(二)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标准

1. 学生在课堂上与课程内容有共鸣。

2. 学生内在产生了积极动力,并有一定积极行为表现。

3.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专业课内容和深入的认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六、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思政融入的途径

(一)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样的方法教师并不陌生,只是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思政的元素,要求专业的内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得更加富有实践性、活动性、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体验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二)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

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和网络平台将课堂延展到线上和线下结合,将课前、课中、课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各种实践活动也将课堂搬到了校外,如此就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的拓展,抓住这些机会进行思政的融合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三)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

在教学中鼓励多学院结构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中可以引进多学院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知名教授、大师,进行讲演或者建立系列课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期待,有所提升。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在这些环节中不断渗透和融入思政元素,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相关问题

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演示等教学模式中都可以渗透和加入思政教育,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深化思政教育,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建立课程评价与反馈

建立专业课思政教育的课程评价与反馈体系,可以让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课程的调整和优化,具体评价的指标,可以根据课程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设置,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思政中情感体验部分的感受如何,以及课程思政在专业技能的应用方面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

专业课程思政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具体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来,建立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具体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法尤为重要,思政目标的设置,内容结构的深入浅出都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优化的具体策略、方法以及融合的途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证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