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及融合分析

2020-11-24张佳奇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有机思政融合

文/ 张佳奇

高校教育教学阶段,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重要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则通常在毕业生中开展,为学生工作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当前,我国十分重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过依旧存在问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毕业生综合素养亟待提升。因此,高校开展教学阶段,务必重视对思政教育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以有机融合,推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使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国家与社会培养输出大量优秀人才。

一、思政教育与学生创业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思政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对传统教学存在不足的弥补,高校教育教学阶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培训提供充足机会,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高,为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传统教育阶段,通过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使其创新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而通过对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认识思政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关键作用,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1]。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阶段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准,唯有紧随时代发展,对现代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方可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使学生拥有可期的未来发展道路。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培养,对大部分高校仅仅属于教学目标之一,高校也并未真正对此加以充分认识和理解。因此,唯有对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至高校教学体系,方可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本质,应同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培养紧密贴合[2]。

(三)缓解高校就业压力

当下,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提升,学历普遍较高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渴望寻找好工作,不过大部分学生均不能如愿。学生多未接受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缺乏相应的概念,仅将工资作为衡量标准,忽视自身能力与喜好,出现工作与预期存在明显不相符的情况。对思政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二、思政教育与学生创业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融入思政教育

技能同思想教育,均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教学理论与技能的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在此期间应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批判、拼搏进取。在思政教育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建设。有效实现此目标,应关注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借助高校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同思政教育加以全面宣传,对大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教育培养,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重视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创业促进思政教育改革

第一,应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延伸,结合创新创业强化思政教育实践性。针对大学生生活与实际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基于社会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中心,选择同实际紧密相连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讨论。基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思想问题,应采取科学正确引导,并提供咨询服务,使学生能够对创新创业深刻内涵做出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第二,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意见予以关注和尊重,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重视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依托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教育以及价值引领的关键作用,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重点宣传创业思想及创业内涵等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当中[3]。

(三)优化教学文化环境

高校教育教学文化环境,为思政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基础条件。首先,高校应将思政教育内容作为核心,通过专家讲座、新媒体、网络等形式,重点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及政策,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除此之外,高校同样需重视构建创新创业交流互动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尤其是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中,普及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构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4]。

(四)建立社会实践平台

在实践阶段,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对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做出判断,可引导学生加入孵化园或组建创业团队,充分借助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此外,高校可为优秀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专业的科学指导,使学生在实践阶段,灵活运用知识。高校同样可组织开展成果比试大赛,各团队通过对营销、市场分析等材料的展示,通过专业评委客观评分,为其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创业契机,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获得良好发展。

(五)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高校应重视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可定期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邀请相关思政教育学者开展讲座,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力水平。高校还可要求部分生活阅历丰富或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对经历与经验的指导,使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获得相应的提高。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讲述失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学生未来创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六)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自我展示,作为教师,应当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在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思政教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培育作用,所以结合二者的特性,需要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精神,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并且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加深对就业的了解,并保持正确的态度,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职业;对于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要注意倾听和了解,一些具有创业意愿和刚刚开始创业行动的学生,作为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对于他们比较幼稚的想法,要及时指出,做好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从思想上帮助学生端正自己,让学生能够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创业或由于逃避就业而出现的创业行为。

此外,传统的大学思政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导致学生受不到重视,对思政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抗拒感。学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可以通过课下的交流沟通、问卷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创业就业的想法。实际上,学生的一些想法具备可行性,教师要尝试着挖掘。根据学生的想法和反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能够实现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益上的提升,也能对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产生帮助,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创业教育所具有的实践性和现实性特质,有利于矫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的弊端,进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二者共同发展。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没有实践教育环节,最终只是纸上谈兵,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当今,诸多高校均以培养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办学目标,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锻炼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培养信心,在创业活动中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校园创业氛围。高校建立的大批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涌现出一批批创业成功的事例。在创业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可靠保障,培养其优秀品德与良好心理素质,并引导其在创业阶段保持积极优秀的正确思维理念,促使他们能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有机思政融合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